則天皇帝的五言詩做得很好,書法也很有名氣,她的飛白為古今一絕。
所以她對才人也格外看重,全期公也是她當時看重的俊才之一。
佺期公與宋之問的五言詩在當時的宮庭應制詩人中是最上乘的。
佺期公由考功郎晉升為給事中,然后做了尚書。
給事中任上3年,尚書任上5年。
給事中在唐時是很大的官,同三品,具體負責中書省的日常政務工作。
尚書在唐時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顯赫形容。
這此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在中書省的地位與威風。
唐時像給事中這樣一類實實在在的要職只能由皇帝信任的人或親信擔任。
武皇當政時期,佺期公的仕途的確是一帆風順的,一直活躍在最高權利集團周圍,沒有做過地方官。
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任職,皇帝都很重視他,有活動他是必請之人。
仕途上,他40歲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寵。
40歲以后做的是高官,他受寵30多年,這在官場是少見的。
“在沈、宋之前,詩歌的形式相當樸拙,幾乎是五言詩的天下,其典范就是偽蘇武、李陵的作品。”
“后來七言詩漸漸興起,音律、對仗的規范也越發復雜和嚴格起來。”
“如果不是有沈佺期、宋之問對律體詩華美形式的發展與整合。”
“恐怕就讀不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以及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精美的詩句。”
“作為奠基者,沈佺期的七言律詩寫得當然不如杜甫、李商隱那般出色。”
“不過倒也能夠從中欣賞到蝴蝶剛剛破繭而出,美麗而稚嫩的模樣。”
“沈佺期最著名的七言詩,當屬《獨不見》。”
“《獨不見》是樂府舊題,題下多寫相思而不得相見的內容。”
“沈佺期所寫的,正是閨中妻子對戍守邊疆的丈夫的一片相思。”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華美的宅院里,一位美麗的少婦正在獨自憂傷。”
“她看到燕子成雙歸來,在梁上筑巢而居,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守空閨,不知還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和愛人團聚。”
“九月秋風蕭瑟,黃葉紛紛吹落,眼看著就要進入嚴冬了,而丈夫戍衛了十年的北方遼陽不知道該有多么寒冷呢。”
“懸隔千里,音信不通,再濃的思念也沒法兒寫信讓他知曉。”
“只有獨守這漫漫長夜,在無眠中艱難地苦挨時間。”
“這愁緒難道只有自己來消受嗎?看那明月照在空床的流蘇上,仿佛在寬慰著這份憂傷。”
“這樣的詩,已經是地地道道的律體了。”
“風起于青萍之末,對于盛唐以后律體詩的滾滾洪流而言。”
“這樣的一首《獨不見》,正是那一點被人忽略了的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