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字云卿,名與字交相呼應,表示其人有仙姿且有修仙之望,這是唐代道風盛行的印記。”
“然而,沈佺期終其一生,從未超凡脫俗,始終在名利場上摸爬滾打。”
文天祥:唐朝備受爭議的詩人,沈佺期十首詩,景物與情感渾然一體。
唐朝初期詩人沈佺期的詩,歷來不為人稱道。
因為其長期深入宮中,以應制詩為主,該題材詩歷來不受重視。
拋開人品和歷史問題,單純從詩歌藝術角度去品鑒,沈佺期在律詩方面做出卓越的貢獻。
沈佺期在19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之后三十年來里,為官生涯一帆風順,備受武則天的賞識。
在仕途平穩期,是他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這時的詩以應制詩為主。
詩歌表現出齊梁遺風,詩風以艷麗為特色,內容以歌功頌德為多。
不過,沈佺期這一時期的應制詩相比齊梁時期,體現出大氣、精致的特質,又追求對仗,思想更加渾厚。
第一階段的創作生涯里,除了應制詩外,還包括一些送別詩和感物詩。
這些題材的詩思想更加充實,語言更加樸素,詩歌意境更接地氣,與追求綺麗之風的應制詩完全不同。
另外,從詩體方面來看,沈佺期這一時期的詩從古體轉向新體。
尤其以新體詩占絕大多數,主要以五言詩為主,講究神韻和格律。
第二個階段,是沈佺期政壇最不得意的時候。
他因考功受賄被彈劾入獄,后又受到二張兄弟牽連,被貶至嶺南。
四五年的時間里,沈佺期所創的詩,內容較為豐富,思想境界更加充實。
一改追求華麗辭藻的弊病,用真實的情感創造出另類的詩歌境界。
另外,此時詩人的內心是矛盾又脆弱的。
他常常利用身邊的物喻人,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心聲。
從藝術價值角度出發,此時詩歌藝術比第一階段的時候要高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貶嶺南的時候,他親眼目睹嶺南的景物。
抒發自己惆悵、思鄉、不得志的情懷,對嶺南山水也有描述,體現出一番另類的審美意蘊。
再有,第二個創作階段,沈佺期遇赦北歸,他聞訊自然高興,在其詩歌中表達自己北歸迫切的心愿。
在北歸的路途中,他又借物抒情,此時的心情沒有了沉重。
體現出一絲絲的喜悅,同時對自己的境遇與前途進行深思。
第三個階段,是回到京城后直至去世時期。
這段時間,沈佺期又回到宮廷應制詩的創作,不過此時的詩,要比第一階段的詩,藝術價值要高。
雖然其應制詩擺脫不了綺麗的詩風,但文字又體現出活潑流暢的一面。
另外,他又追求自然美和境界美,情景交融,加之豐富的想象力,由景入情,渾然一體。
沈佺期特別重視意象的使用,在貶謫詩中用意象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以及人生觀,此種寫作手法同樣具有影響力。
沈佺期還有一大貢獻,他是五律詩的完成者,他在詩中運用自然和恰當的聲律。
讓其詩歌具備恰如其分的韻律,對盛唐詩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