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飛雪與花朵相比,強調了雪的晶瑩美麗。”
“但是,詩人又立刻轉折,指出這樣的景色偏偏出現在洛陽東,也就是詩人的故鄉。”
“這里的洛陽東可能是指洛陽城東的東都宮殿,也可能是指洛陽以東的河南地區。”
“無論如何,這都是詩人離鄉在外時想念的地方。”
“這樣一來,詩人就把自己的思鄉之情巧妙地融入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
“《春雪》是一首描寫春天下雪的優美詩篇,通過對飛雪和花朵的比較,展現了雪的美麗和春天的氣息。”
“同時,詩人也借用飛雪之際,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深深思念。”
“這首詩既有清新雅致的意境,又有深切感人的情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代春怨》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婦人在春天的早晨,因思念遠方的丈夫而感到悲涼的情景。”
“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
“將婦人的內心和外界的景物相對照,表現了她的孤寂和無奈。”
“朝日是指早晨的太陽,殘鶯是指夜鶯,伴妾啼是指婦人隨著夜鶯的啼聲而哭泣。”
“開簾是指拉開窗簾,只見是指眼前所見,草萋萋是指青草茂盛。”
“這里用了一個反襯手法,將婦人的悲哀和春天的生機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她的凄涼。”
歐陽修:劉方平是個匈奴族人,在星光熠熠的唐代,存在感極低。
劉方平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
于是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
詩風清新自然,手法甚是高妙。
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性較弱,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的這首《夜月》描寫的是月夜之下的春天美景。
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
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
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朦朧而和諧的旋律。
詩的一二兩句從仰觀的角度寫月夜的靜穆幽麗。
夜半更深,月亮斜懸天空,映照著家家戶戶。
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另一半則被夜的暗影籠罩著。
通過明暗的對比,更加襯托出月夜的靜謐和庭院的空寂。
接著,詩人由近及遠,把視線由人家引向無垠的天宇。
讓讀者感到那一望無際的蒼天也被夜的靜寂籠罩著,只有一輪斜月和橫斜的北斗星南斗星在無言地暗示時間的流逝。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原來前兩句是為這兩句詩作鋪墊的。
若非如此靜寂,蟲聲又哪能新透綠窗紗呢!
夜半更深,萬籟俱寂,本是寒氣襲人的時候。
奇怪的是,蟲兒叫了,而且叫得很響。
詩人寫蟲兒偏知,這就別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