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張仲素是一位學富五車之人,科舉之路順利。
仕途平穩,入朝為官,成為一位臺閣詩人。
他的詩存世不多,題材多樣,主要包括歌功頌德詩、邊塞詩、閨怨詩三大類。
之所以張仲素不被推崇,是因為他長期處于宮廷之上。
所創作出的詩具有明顯宮廷意味,因而讓人覺得有溜須拍馬之意。
在詩壇上,很多以寫臺閣詩為主的詩人,他們都會同時代文人被唾棄,也會被后輩人遺忘。
因為他們伴隨的君主不論是英主還是昏君,在他們的筆下都是歌頌和奉承。
雖然張仲素一大部分詩是歌功頌德范疇之內,但并非一無是處。
他有一首詩,描寫道士唱經場面,祥和、高雅,用心體會,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
當然,詩人張仲素肯定會歌頌李唐王朝的昌盛。
在其一首《太平詞》中,他用祥瑞來襯托出欣欣向榮的面貌。
又寫出戰亂平息、邊關安定的太平之景,以贊頌太平盛世。
再有,他也寫過一些對君王贊美的詩,比如《獻壽詞》。
不僅描寫恢弘場面,歌頌太平,崇拜君主。
這些詩看似有著阿諛奉承之嫌,但如果你細品每一個文字,可以看出詩人是真心為國家太平而高興,并非刻意討喜皇帝。
再有,張仲素筆下的臺閣詩,也可以說明詩人對和平、富裕國家的渴望,以及期待賢明君主的永存之心。
同時能夠彰顯詩人對政治、文化特殊地位產生的責任心與優越感。
因此,他的臺閣詩并不是虛假之言,也不是浮夸之語。
反而在溢美之詞中能夠體現出風雅之氣,凸顯雍容華貴之美,這必須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到。
張仲素還寫過邊塞詩,詩人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充滿儒家入仕情懷。
他的邊塞詩宏偉壯麗,對邊防鞏固充滿豪情壯志。
另外,他在邊塞詩中歌頌戰士們的作戰精神,彰顯李唐王朝豪氣。
同時歌頌殺敵報國英雄,讀完讓人產生愛國之心,詩文又特別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張仲素還會大量描寫邊塞風景,以烘托戰斗氣氛。
又將邊防戰士的內心揭露出來,文字中流露出戰士們背井離鄉下濃烈的思鄉之情。
可以說,張仲素的邊塞詩是具有很高藝術魅力。
因為朝廷官員身份,在文字中散發出來激昂向上的決心,是非常可貴的。
閨怨詩也是張仲素詩中一大類,也是流傳最廣一類。
在詩中,詩人刻畫出各類女性形象,挖掘她們內心訴求。
在甜蜜又悲憫的內心世界下,流露出對丈夫的忠貞。
當然,悲情是那個時期女性普遍情感。
因為丈夫身居在外,保家衛國,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總體來講,張仲素的詩雖然無法與同時期白居易、韓愈相提并論。
但他的詩歌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身份定位。
一位高官,官場順風順水的情況下,文人內心訴求是什么,在其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張仲素的詩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代表著那時期身居高位的人內心訴求,具有鮮明身份代表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