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是唐朝的一位官員與詩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三蘇的先祖。
他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深諳官場之道。
所以曾三次出任宰相,但奇怪的是,他三任宰相后都被罷免了。
因為是武后時期宮庭詩人,官職高居宰相。
因為處事圓滑,模棱兩可,人稱蘇模棱。
他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人品備受指責,他便是蘇味道。
他與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字守真,出生于唐貞觀二十二年,是趙州欒城人。”
“他從小聰穎過人,9歲就能作詩文,與另一個河北老鄉李嶠以文辭齊名被稱為蘇李。”
“后又與李嶠、杜審言、崔融并稱為文章四友。”
“由于勤奮好學,蘇味道在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他進入官場的第一份官職是咸陽縣尉。”
“當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極為欣賞蘇味道的才華。”
“在奉命征伐突厥時,就向朝廷推薦蘇味道,讓他隨軍擔任秘書。”
“由于蘇味道文章寫得棒,又有在邊境磨煉的經歷。”
“所以女皇武則天上臺后,對蘇味道進行了提拔重用。”
“短短幾年下來,蘇味道升遷迅速,歷任中書侍郎、吏部侍郎等職。”
“694年,年僅46歲的蘇味道被提拔為鳳閣舍人、檢校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他初次升任宰相,完全是憑著歌頌、奉迎女皇及其皇族成員的詩文出色,才被信任與重用的。”
“如在光宅元年,蘇味道在侍御史任上,為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第二次任左金吾衛將軍寫謝表。”
“他提筆成文,辭理精密,盛傳于當代。”
“又如垂拱四年十二月,蘇味道隨武則天拜洛受圖,作應制詩《奉和受圖溫洛應制》,受到女皇稱贊。”
“可是,在蘇味道當上宰相后的第二年,他就因站錯隊:附會反對武則天執政的內史李昭德。”
“從而得罪了女皇,與另一位宰相張錫雙雙被革除官職,關在監獄里。”
“武則天派人到監獄里觀察他們。只見張錫表現得從容自如,完全沒有階下囚的感覺。”
蘇軾:蘇味道是河北人,一生活躍在高宗和武后時期。
因為依靠武則天做了宰相,是武后近臣。
因為改葬父親和阿諛奉承張易之兄弟事件,被普遍認為人品低下。
又因為處理事情采用模棱兩端的態度,被世人譏笑。
蘇味道的仕途之路并不順暢,他曾三度被貶,為官之道決定其政治斗爭的保守性。
不過,蘇味道在政治上也有突出表現。
尤其慧眼識才方面,他做過比較高的成就。
比如,他提攜宋璟,后者成為一代名相,是開元盛世奠基者。
在軍事方面,他知曉軍事,巡查邊防。
早年跟隨裴行儉有過從軍經歷,后又參加過兩次軍事行動。
在政理事方面,蘇味道識大體,并非一無是處。
再有,蘇味道不徇私情,體現出為人大涵養和大肚量,這一點實屬不易。
除了政治以外,蘇味道的文學成相比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