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現存詩作并不多,但僅存的十余首詩中。
從朝廷身份來分析,他是朝廷重臣,經常陪王伴駕,所以會寫一些奉和應制詩。
當然,這些應制詩是有歌功頌德之嫌,但文字中能夠體現出詩人大學問與寫作技巧。
這類詩,莊嚴典雅,文字中流露出大唐帝國升平景象與鼎盛氣氛。
另外,他的詩對仗工整,平仄繼承傳統,在技法上非常嫻熟。
再有,他的應制詩還與自然山水相結合,有著美好寓意在其中,尤為唯美。
蘇味道曾經與裴行儉行軍,他曾寫過關于邊塞的詩。
他的邊塞詩有所突破,用輕快、灑脫筆觸,描寫景物與軍事行動、軍旅生活,對唐朝抗擊匈奴戰爭有著積極的態度。
同時展望自己戍守邊疆的愿望,情緒樂觀,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
在其存世15首詩中,還包含寫景詩,他用白描手法,描繪景色。
給人自然、幽美、輕靈的感覺,格調明快,沒有粉飾。
另外,他的寫景詩,景象闊達,清新流暢,講求聲律和諧,對仗極其工整,給人唯美享受。
在寫景詩創作理念上,他承襲謝靈運,下啟盛唐山水詩。
總體來講,雖然蘇味道存詩并不多,但能夠彰顯出他的卓越才華。
而他的詩中對仗、平仄、用韻等方面嚴格要求,形式整齊華美,聲調和諧悅耳,內容凝練,格調非常之高。
尤其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寫中秋節最具藝術價值的詩,而且對后世影響非常大。
拋開歷史對蘇味道的評價,單純從詩歌角度去評價蘇味道。
他是一位才華卓越的詩人,技藝嫻熟,能夠彰顯出超高文筆。
“而蘇味道因是第一次坐牢,表現得忐忑不安、極其懺悔的樣子,連飯都吃不下。”
“于是,武則天便將張錫流放到嶺南去,將蘇味道貶為集州刺史。”
“不久復召為天官侍郎,回到朝廷任職了。”
“第一次的罷相打擊,讓蘇味道改變了人生的態度。”
“為了接受教訓,重新入官場的他開始變得消極起來,他不看重做出什么成就。”
“而是想方設法去阿諛奉承皇上與其寵臣,努力做個好好先生。”
“有一回,蘇味道振振有詞地對別人說做事情千萬不要決斷得明明白白。”
“那樣的話,一旦有什么差錯,就給人留下了指責的把柄。”
“所以只要模棱兩可,持含混態度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蘇味道的這一改變起到了好的效果,圣歷元年九月,努力與女皇及大臣們處好關系的蘇味道。”
“再次被拜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第二次登上了宰相之位。”
“雖然蘇味道二登相位后,小心翼翼、繼續發揮他阿諛奉承的特長。”
“但是由于他在其位不謀其職,擔任宰相期間毫無成就,受到了不少同僚與言官地譴責與彈劾。”
“結果,在不到三年的大足元年三月,蘇味道又被罷相,且打入刑獄。”
“由于蘇味道平時注意迎合女皇,又與其家族成員及親信關系良好。”
“所以,他第二次被罷相的次年,就很快被武則天釋放出獄,先被充按察幽、平等州兵馬使。”
“后于長安二年十月,蘇味道又三拜宰相。”
辛棄疾:蘇味道是唐朝人,武則天時期官至相位。
與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李嶠、崔融合稱文章四友,在初唐文壇地位顯赫。
蘇味道的前半生是部爽劇,后半生卻有些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