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不難懂,幾近白話,暖氣指春天里的氣流,寒氣過,暖氣來。
暖氣一到,春暖花開,萬物復蘇。
潛催二字,用字巧妙,有悄悄之意。
隆冬過,暖氣生,春天的生機,綠草,樹葉新。
花開都好像發生在一夜之間,悄悄綻放。
梅花已謝杏花新此處將時間和季節的過度,詩人巧妙的用梅花和杏花接替,自有新意。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這兩句略帶傷感,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
人無百日紅,富貴榮華都是過眼云煙,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時,路過鐘陵縣。
認識過一位叫云英的樂妓,二人性情相投,互相賞識。
后來羅隱離開長安,再次聚首已是十年之后,故人重逢,羅隱感慨的寫了此詩。
開篇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掌上身形容云英體態窈窕美妙,典出《飛燕外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為掌上舞。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后面兩句偕是調侃,我沒有成名,你沒有嫁。
咱倆都是半斤八兩,誰也別笑話誰,我們都不如別人。
羅隱久困科場,云英久困樂籍,兩人一見面常常取笑對方。
十年之后,久別重逢。
故人相見,關心的問題依然,羅隱科舉又與云英不期而遇。
見她仍未脫離樂籍,遠離風塵,羅隱不勝感慨。
卻沒想到云英一見面卻驚詫,于是羅隱寫詩贈她。
“咸通十年冬,吏部員外郎于環出任湖南觀察使。”
“因為于環曾為羅隱的進士考試廣為延譽,窘迫中的羅隱于是寫《投書湖南于常侍啟》,請求于環奏授一官或推薦他參加吏部的書判拔萃考試。”
“至咸通十二年,羅隱任衡陽縣主簿,因性格不容。”
“年末離職東歸,在途中將湖南所作文書編為三卷《湖南應用集》。”
“咸通十三年,羅隱經江夏歸鄉,拜謁湖州刺史裴德符。”
“次年春,羅隱再到湖南謀職,但于環此時已被貶袁州刺史。”
“羅隱拜謁繼任湖南觀察使兼潭州刺史王凝,作《投湖南王大夫啟》,求職不得。”
“而再東下至揚州,謁淮南節度使李蔚,求得入其幕府中為吏。”
“因恃才傲世,僅幾月又棄職而去,流落于揚州街頭。”
“乾符元年,羅隱為求職再西下江州、鄂州等地。”
“拜謁江州刺史陳輦,作《上江州陳員外》。”
“謁鄂州刺史韋蟾,其作有《上鄂州韋尚書》詩,求職均不得回復。”
“乾符二年,爆發黃巢農民起義,羅隱在無路可投的境況下,來到了池州,投奔其父。”
“乾符四年,經池州以等第之舉,羅隱再次赴京師長安,以參加第二年的進士會試。”
“因未得薦舉,羅隱再次落榜,于悲憤之下作《偶興》詩。”
“自大中十三年初去長安應試,到乾符四年的二十年,在應試屢遭黜落后。”
“羅隱自言命薄地卑,無人援引,遂放棄從科舉入仕途之路。”
“羅隱居池州梅根浦期間,得到池州刺史竇潏的照顧,池州因受黃巢之亂無屋宇城壁。”
辛棄疾:半生漂泊潦倒的羅隱,寫過一首曠達的詩,后兩句家喻戶曉。
古代文人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了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抵達夢想成真的輝煌時刻,但是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
唐代有個文人名叫羅橫,從少年到中年,他不斷地參加科舉考試。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考了十多次,結果全盤皆輸。
從此淡出江湖,改名為羅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