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前半生漂泊潦倒,時運不佳,與仕途無緣,難展心中宏愿。
其實他富有才華,寫了不少的詩文,不乏名篇佳作。
這份非凡的才情,使得他在民間還是蠻受歡迎的。
當朝宰相令狐绹的兒子考中進士,羅隱寫了詩文以表示祝賀。
兒子考中進士本是值得高興的人生大事,然而宰相卻漫不經心,得到羅隱的詩文手跡卻大為欣喜。
真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也足以證明羅隱的作品有很大的魅力。
有位才女對于羅隱的詩文相當喜歡,常常在她的父親面前吟誦。
當有一天,有緣見識這位偶像時,結果出乎意料。
因為羅隱其貌不揚,甚至有些丑陋。
才女大失所望,從此絕口不念羅隱的詩。
對于羅隱有無妻室,很難搜集到相關的資料。
古代才子放浪形骸,流連于煙花枊巷,倒也見怪不怪了。
歌妓云英是羅隱的舊日相好,不知當時倆人是否有過海誓山盟。
光陰流逝,十年之后羅隱故地重游,再度邂逅云英,兩人舊情復燃。
云英風姿猶在,紅顏未逝,觸動了羅隱的內心隱痛。
鍾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這兩句有著惺惺相惜的意思,也有著人生失意,辛酸無奈,五味雜陳之感。
末一句反問,問得好!難道真的是我們都不如別人嗎?誰知道呢?
現實世態如此,哪是個人命運能左右得了?
身不逢時,事不由人,陰差陽錯,種種蘭因絮果。
羅隱寫過一首詠物詩《蜂》,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它有著諷喻的意味。
既贊美了那些終日勤勞,不畏艱難,造福于民的人,又諷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不勞而獲的人。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輾轉江湖數十載,看透世態人情,也嘗遍酸甜苦辣,他的作品有著現實主義的意義。
他敢于以詩筆抗爭社會的黑暗,反映民生疾苦,抒寫個人的坎坷際遇。
他的詩風流麗,筆力恣意,感情沉郁蒼涼,言淺意深。
雖不算十分完美,然而終是晩唐一代名家風范。
羅隱寫過一首曠達的詩,后兩句家喻戶曉。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妨高歌一曲,人生失意也就罷了,無需過多在意。
愁也好,恨也好,都要樂悠悠。
今天有酒,就盡情地喝,不妨酩酊大醉。
明日憂愁來了,就等到明天再去愁。
它本身就已經是意思淺白,沒有任何典故。
但是意味深長,余韻悠悠,值得活學活用。
“竇潏特為之建筑了園林房舍以安居,池州百姓在生計上也對羅隱予以幫助。”
“羅隱在隱居池州約六七年時間里,寫了大量貴池一帶風光及關心國計民生的詩歌。”
“中和三年,羅隱離開池州,游鄭州等地。”
“次年,投鎮海節度使周寶,在鎮江周寶幕中達兩年之久。”
“同年,羅隱在潤州期間,與僧處默交游,送王蘊任蘇州刺史。”
“光啟三年,五十五歲的羅隱輾轉返歸家鄉杭州,投奔時任杭州刺使的錢繆,受到器重。”
“錢繆初任其為錢塘縣令,拜著作佐郎。”
“唐昭宗龍紀元年,昭宗改御名曰曄,羅隱作賀表,當時京師稱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