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惠王擔心趙國用樂毅趁燕國疲敝之時趁機攻打燕國,于是向樂毅去信一封,責備他不該棄燕奔趙。”
“解釋當初解除他的兵權的原因,痛陳被奸人蒙蔽識人不明的悔恨,直言不敢有一日忘了樂毅的功勞。”
“希望他不要忘記昭王的恩遇而做出對燕國不利的事。”
“樂毅向燕惠王陳情自己出走的原因,表示從沒有一日忘記燕昭王的恩情,同時也指出惠王的昏庸和識人不明。”
“燕惠王隨即封樂毅的兒子樂閑為昌國君,樂毅從此作為趙、燕兩國的使者往來于兩國之間,后卒于趙國。”
李隆基: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后裔。樂羊是魏文侯時期國相翟璜的門客。
當年樂羊的兒子樂舒曾經殺死了翟璜的兒子,逃亡中山國為將。
雖然這事并非樂羊指使,但翟璜對樂羊卻也有很大的意見。
魏文侯準備攻打中山國,希望能有一位比較不錯的將領率軍出擊。
翟璜雖對樂羊有意見,但樂羊確實有才,為國薦才正是國相的責任。
樂羊就被魏文侯任命為大將,前去攻打中山國。
到了前線,樂羊面對敵強我弱的情況,故意施展緩兵之計,借此麻痹中山軍隊。
可這消息傳到魏國朝堂卻引發軒然大波,魏國的大臣們都認為樂羊里通中山國,誣陷樂羊叛國。
這時發生一個現在看起來十分殘忍的事情。
中山國君知道是樂羊領軍之后,就殺死樂舒,做成肉羹,派使者送到軍前。
樂羊先是圍著肉羹轉了幾圈,說了一句話,這是我兒子,端起來就吃了下去。眾人見狀無不駭然。
封神榜周文王姬昌吃了兒子伯邑考的肉,樂羊吃了兒子樂舒的肉。
盡管相隔了近千年,可這種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現代人是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樂羊吃下去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換取魏文侯的信任。
這意思很明白,連兒子的肉都吃得下去,我怎么會對你有二心。
可這種做法到了朝堂中,卻被大臣們理解成另一種意思。
他連兒子的肉都吃得下去,還有誰的肉吃不下去呢?
這話糙理不糙啊,魏文侯聽了之后,開始認為樂羊是個心地殘忍的人,虎毒不食子,他連禽獸都不如。
話說回來,中山國君知道樂羊吃了兒子的肉之后,也是十分懼怕。
他知道樂羊是一定要將中山國滅掉,再抵抗下去也是增加無謂的犧牲。
樂羊最終打敗中山軍隊,滅掉中山國。
魏文侯獎賞樂羊的軍功,將其分封在靈壽,也就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附近。
樂氏的后人就都在靈壽安家落戶,數百年之后,樂毅出生,樂家又一位軍事天才橫空出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