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生對邊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贊為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
后世名將大都不愿效仿李牧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李牧的悲劇結局。
特別是在當朝的君主不夠賢明的時候,一個如此有才能的人尚且在戰功卓著的時候招致殺身之禍,一般人怎么敢輕易效仿。
“趙國曾經賴以為長城的草原飛騎在秦國的打擊之下全軍覆沒。”
“自此,趙國邊關再也沒有足夠強大的防御力量抵抗匈奴。”
“不僅如此,戰爭還導致戰國國力衰敗。”
“趙國再也沒有辦法再次組織起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
“失去了騎兵力量,這讓趙國在北方戰線上和匈奴的對抗尤為吃緊,打也打不過,守也守不住。”
“加上匈奴人掠奪蠻橫的天性,讓邊境的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亂,整個趙國的經濟也長久無法恢復。”
“李牧的才能之高,堪比秦國大將白起,終身無敗績。”
“然而后世的名將往往更愿意把白起當做榜樣,為什么將士們都不愿意效仿李牧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李牧的悲劇結局。”
“李牧為將的時候,為了抗擊匈奴,憑借自身的才能將雁門關打造成了銅壁鐵墻。”
“這個時候的雁門關,就像是一道結界,讓匈奴不僅不敢越雷池半步,還聞風喪膽。”
“在抵御匈奴的同時,李牧率領的趙國軍隊還一次次擊退了秦國十萬之師的進攻。”
“在燕國企圖偷襲趙國的時候,反而讓燕國簽訂了城下之盟。”
“李牧一次次率領趙國士兵力挽狂瀾,將長平之戰后近乎滅亡的趙國救了回來。”
“在李牧剛剛進駐雁門關的時候,因為趙國的兵馬都有限,糧草也不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采取的都是守勢。”
“李牧在雁門關巡視的時候,看到匈奴人正將戰馬趕到河里洗浴,李牧頓時心生一計。”
“他下令將自己軍中的百余匹母馬也放出來,然后將母馬趕到河另一邊的樹蔭下,匈奴的雄性戰馬發現母馬之后很快都渡河跑到了李牧這邊。”
“就這樣,李牧就收獲了匈奴的眾多良馬。”
“除了才能之高,李牧得到的權力也不小。”
“在駐守邊關的時候,邊關地區官員的任免權以及經濟大權都在李牧手中。”
“因為帶兵打仗,李牧的兵權也不小,主要體現在兵力數目上。”
“李牧才高還手握這么多權力,可以說已經大到割據一方,自立為王的地步了。”
“如此將才,如果是遇到賢明的君主,自然是不用擔心什么,但是偏偏趙國的朝堂昏聵權臣當道。”
“雖然也有廉頗和藺相如這樣的良臣,但是最終都是權臣的犧牲品。”
“李牧自然也不例外,如此將才,又不懂得隱藏鋒芒。”
“朝堂奸臣心生嫉妒,在國君面前說盡讒言,讓國君猜疑李牧,最終李牧還是被殺害了。”
“如果李牧只是一個才高權大但性格圓滑的人,能夠和朝堂上的權臣有所交際的話,或許他也不會遭到殺身之禍。”
蘇軾:李牧,乃是鎮戍趙國北方門戶的大將。
常年駐守在代和雁門兩地,負責防御游牧北方的匈奴。
李牧作為戍邊大將軍,握有很大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