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早已稱病回家養老了,這也是聰明的舉動,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早期的白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次嬴政也是著急請王翦出山,勸了幾次之后,他甚至把先王給搬了出來。
這才導致王翦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不過他還是堅持60萬人,一個都不能少。
此后,嬴政在全國范圍內征兵,也給王翦湊齊了60萬人。
這件事不得不讓王翦多想,60萬人全部交到了王翦的手中,嬴政真的能放下心么?
“王翦率領六十萬人出發,秦始皇親自送到灞上。”
“臨行前,王翦請求秦始皇賜給他大量的良田屋宅園池。”
“秦始皇問他,都已經要出兵了,為什么還會擔心貧窮。”
“王翦回答,自己作為秦始皇的將軍,即使有功勞,終究也難以封侯。”
“所以要趁著秦始皇信任他的時候,為子孫置辦產業。”
“秦始皇聽后大笑。王翦到了關口以后,又連續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請求賜良田。”
“有人認為他請求賞賜的行為太過分了,王翦卻認為此種說法不對。”
“秦始皇性格粗暴又不信任人,他此次率軍出征,秦國的軍隊都在他手上。”
“如果他不多請求賜予田地、住宅以讓秦始皇堅信他要為子孫留下長久的家業,秦始皇反而會懷疑他。”
“王翦替代李信攻打楚國,楚國聽說王翦增加軍隊前來進攻,于是傾盡國中兵力來抗擊秦軍。”
“王翦一到,就加固壁壘防守,不肯出戰。”
“楚軍多次出兵挑戰,但秦軍始終不出兵迎戰。”
“王翦每天讓士兵休息洗澡,并改善伙食來撫慰他們,自己也跟士兵一起吃飯。”
“一段時間后,王翦派人探聽軍中在玩什么游戲。”
“底下人回報說,士兵正在玩扔石頭和跳遠的比賽。”
“王翦說,士兵可以出戰了。”
“因為楚軍屢次挑釁,秦兵卻不出戰,楚軍便向東撤退,王翦趁機派軍隊追擊,大敗楚軍。”
“秦軍追擊楚軍至靳縣以南,斬殺了楚國的將軍項燕,楚兵敗逃。”
“秦軍乘勝平定了楚國境內的城邑。一年多以后,王翦俘虜了楚王負芻,把楚地改為郡縣。”
“接著,王翦南征北越,降服了越族君長,設會稽郡。”
“王翦的兒子王賁與李信平定了燕國和齊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完成了兼并天下的大業,一統中國,王翦因為功勞卓著,留名后世。”
“此后,王翦的經歷不詳。一說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終。”
“秦二世時,王翦與其子王賁都已去世。王翦的孫子王離在巨鹿之戰被項羽俘虜。”
“王翦為太原王氏十六世傳人,秦末,王離長子王元為避戰禍,遷徙到瑯琊郡,是以王翦被認為是太原王氏和瑯琊王氏的祖先。”
文天祥:其實,早在王翦感受到秦王即將統一全國后,他就養成了個習慣只要打仗,必要賞賜。
這次出征之日,王翦在臨行前專門從袖子里掏出了一張單子,并對嬴政說道。
臣別無所求,唯希望大王將所列賜予臣下。
嬴政當即就接過單子看了一眼,上面寫了咸陽城附近的幾處田地和房舍。
眼見嬴政認真閱讀,王翦就順勢說道我是大王的部將,雖立下戰功卻始終沒能封侯。
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的時候,多求良田和宅院,這樣也能為子孫后代置業。
結果,王翦貪財的行為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