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從最底層的吹鼓手做起,拜將封侯,平定叛亂,位居丞相。
可謂功勛顯著,光宗耀祖了,這個人就是西漢開國名將周勃。
想想年輕時,追隨劉邦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歷經無數次戰斗,火里來,雨里去,終究無悔。
他是劉邦最忠誠的護衛,最信任的將軍。
當劉邦彌離之際,曾對呂雉言道安天下者定是周勃。
本來這句話只是對他的能力人品的肯定,沒想到發生呂氏作亂時,竟使這句話成了一句預言。
本以他的功勞,定能兒孫繞膝合家美滿,頤養天年,享盡天倫之樂。
偏偏世事難料,福兮禍伏,僅僅八年后,就鋃鐺入獄,給完美的人生來了個小黑點。
正應了一句話,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
“周勃,出生于沛縣,其祖先是卷縣人,后遷徙至沛縣。”
“周勃家境貧寒,依靠編織養蠶工具為生,經常給別人吹簫幫忙辦理喪事,也在材官手下充當能拉硬弓的役卒。”
“秦二世元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沛公起兵反秦,周勃以中涓之職跟隨劉邦攻打胡陵,攻取方與。”
“后方與縣反叛,周勃參與戰斗打退敵人,又隨軍攻打豐縣,并在碭縣以東打敗秦軍,返回時率部駐扎在留縣和蕭縣。”
“此后,周勃率部又攻取碭縣,攻克下邑時。”
“周勃最先登上城樓,后因功被劉邦賜與五大夫的爵位。”
“劉邦率部攻占蒙、虞二縣,攻破秦將章邯戰車騎兵的戰斗中,周勃都立下巨大戰功。”
“接著周勃又跟隨劉邦平定魏地,連續攻取轅戚和栗縣。”
“后周勃先登破城攻取齧桑,于阿下大破秦軍,后率部追殺秦軍至濮陽,隨后攻取甄城,擒獲單父縣令。”
“周勃跟隨劉邦趁夜偷襲臨濟,攻克壽張,后率部最先抵達并攻取卷縣。”
“接著又在雍丘城擊敗李由統率的秦軍,攻克開封,周勃的軍隊抵達城下的人數也是最多的。”
“秦將章邯擊敗并殺死項梁后,劉邦與項羽領兵向東達到碭縣,這時距離起義反秦已經過去一年兩個月。”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冊封劉邦為安武侯,同時任命其為碭郡長。”
“于是周勃被劉邦封為虎賁令,并跟隨劉邦平定魏地,后于城武大破東郡尉統率的秦軍。”
“此后周勃先登破城攻取長社,又在攻打潁陽之時,率部切斷了黃河渡口;””
“在尸鄉北面率部擊敗趙賁的秦軍,向南攻打南陽郡守呂齮。”
“隨后周勃率部西進,連續攻破取武關,又在藍田大破秦軍。”
“最終一直跟隨劉邦攻入咸陽,滅亡了秦朝。”
“漢高祖元年,項羽率部進駐咸陽后,主持分封,將沛公劉邦冊封為漢王,后周勃被劉邦賜予威武侯的爵位。”
“劉邦率部進入漢中后,任命周勃為將軍,漢軍回師平定三秦之地后,漢王劉邦又將懷德賜予周勃作為其食邑。”
“在漢軍攻打槐里的戰爭中,周勃立下上等功。”
“此后,漢軍于咸陽攻打趙賁、內史保部,周勃再次立下上等功。”
“周勃統率漢軍向北攻打漆縣,后又攻打雍王章邯的弟弟章平及項羽部將姚卬的軍隊,率部隨之向西平定汧縣,回師又連續攻取郿縣與頻陽。”
“此后周勃于廢丘圍攻章邯,陸續打敗西縣縣丞及章邯部將盜巴的軍隊。”
““又率部攻打上邽,隨后揮師東進鎮守峣關,轉過來派兵攻打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