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做了大漢三年的相國,去世之后,百姓歌頌曹參的事跡。
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曹參的聰明之處正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清靜無為,讓經歷了秦末戰亂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因此在政事上無所事事反而成為大功臣,蕭規曹隨的故事也千古傳誦。
“曹參是泗水郡沛縣人,秦朝時期作為沛縣地獄掾。”
“在縣里有一定威望與地位,他與主吏蕭何都和任亭長的劉邦關系良好。”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于是許多地方的人民都殺掉當地長官響應起義。”
“沛縣縣令想主動帶領沛縣人來響應陳勝以免被縣里人殺掉。”
“曹參、蕭何趁機勸縣令把先前因押送犯人不力而流亡在外的劉邦等人召集回來。”
“讓他們幫助脅迫百姓聽從縣令的指揮,于是縣令命人去召回劉邦。”
“可隨后縣令反悔,不讓劉邦進城,并且想殺掉出主意的蕭何、曹參,于是二人翻出城墻投靠劉邦。”
“之后劉邦號召城內人民反抗,于是城里的人便殺掉了縣令,迎接劉邦進城。”
“在推舉起義軍首領時,曹參、蕭何擔心自己做首領后起義失敗被誅殺全族。”
“便推舉劉邦為首領,并為其招募沛縣子弟,共得到兩三千人。”
“劉邦起兵之后,曹參便以中涓的身份跟隨其起兵反秦,率軍先向沛縣以北進攻。”
“攻下了多座城池,并將反叛到魏王的城池收復,于是劉邦賜給他七大夫的爵位。”
“后來曹參又向西在碭縣附近打敗秦將司馬仁的軍隊,奪取了碭郡的部份地區。”
“之后曹參繼續在碭郡作戰,進攻秦將章邯的軍隊。”
“漢軍在北邊攻打爰戚和亢父時,曹參又率先登上城池,劉邦加封其為五大夫。”
“后來曹參率軍向北進攻章邯的軍隊,一路追擊到臨濟,又率軍向南擊敗秦將李由的軍隊,斬殺了李由并俘虜了秦朝的一名軍侯。”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任命劉邦為碭郡長,命他去攻擊碭郡郡尉的軍隊。”
“這時曹參的爵位被升為執帛,封號為建成君,后來又升為戚公。”
“隨后曹參跟隨劉邦攻打碭郡郡尉的軍隊,又在東郡打敗敵軍,追擊到開封,將秦將趙賁圍困在城中。”
“隨后曹參率軍向西進攻秦將楊熊,將其擊敗,同時俘虜秦國司馬和御史各一人,其爵位因此被提升為執珪。”
“劉邦沿著黃河向西進攻時,曹參也跟隨著劉邦,封鎖了黃河渡口后回軍擊敗趙賁。”
“之后曹參又隨劉邦向南招降了南陽郡守,平定了南陽郡。”
“隨后曹參隨漢軍向西攻破武關,進而又攻下了咸陽以東的多座城市,打敗秦軍,為滅亡秦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后漢軍進入咸陽,秦朝滅亡。”
“曹參在反秦運動中攻城略地、平定叛亂,立下許多戰功。”
“使劉邦能夠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為滅亡秦朝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久后項羽進入咸陽,封劉邦為漢王。”
“這時曹參被劉邦封為建成侯,隨劉邦進入漢中,后被升遷為將軍。”
“漢高祖元年八月,曹參跟隨劉邦攻打三秦的軍隊。”
“其間守衛景陵二十多天,擊敗了三秦將領章平的軍隊,于是劉邦將寧秦作為封邑賞賜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