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與叛軍爭奪人材,特別要籠絡像劇孟這樣交游很廣又很有號召力的人物。
周亞夫聚兵滎陽,三十六位將軍的隊伍也紛紛趕到,周亞夫明確了先取守勢的作戰方略。
他下令大軍在昌邑安營扎寨,要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采取以逸待勞的方針,靜觀吳楚叛軍與梁國的交戰情況。
當時吳楚聯軍攻打梁國,梁國危急,梁王數次派人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置之不理。
梁孝王憂心如焚,轉而派使者進京,直接向景帝求援。
“漢景帝雖然此前已經答應周亞夫以梁委吳的策略,但是派人持自己的詔書去命令周亞夫出兵救援。”
“然而周亞夫知道梁國還沒到山窮水盡的關頭,為了戰爭全局,周亞夫堅持不執行詔命。”
“一面堅守營壘,一面按照既定方針暗派精銳騎兵抄到吳楚聯軍的后方,截斷了吳楚聯軍運糧的通道。”
“梁國在救援無望的情況下,只得依靠本國力量拼死抵抗,在韓安國、張羽兩位能攻善守的將軍率領之下。”
“居然抵住了吳楚大軍的強勁攻勢,使其不得越梁國而西進。”
“劉濞眼看不能再短期之內攻下梁國,而己方糧道被斷,已經出現糧餉不繼的局面,無奈之下,劉濞轉而想與周亞夫決戰。”
“劉濞的吳楚聯軍多次挑戰,指揮大軍去進攻周亞夫的營寨。”
“周亞夫對此早有準備,他嚴令部下不許出營與敵會戰。”
“只是依托堅固的防御工事和強弓硬弩打退敵軍的一次次強攻,雙方的戰事就此進入膠著狀態。”
“周亞夫閉門堅守期間,有一天夜里,漢軍軍營里突然發生騷亂。”
“士兵們互相攻擊,騷亂甚至一直鬧到了周亞夫的帳下。”
“周亞夫不以為意,躺在床上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騷亂便平復了下來。”
“兩軍對峙了月余,吳楚軍隊進攻不得,糧餉的轉運也越來越困難,軍心開始有了動搖的趨勢。”
“劉濞決定孤注一擲,精心策劃了一次夜劫漢營的行動。”
“當夜,大批叛軍進攻漢軍營寨的東南方向,周亞夫下令調集重兵埋伏在軍營的西北面。”
“不久之后,叛軍的主力進攻漢軍軍營的西北面,由于周亞夫判斷準確,叛軍夜襲劫營沒有得逞。”
“劉濞見進攻無門,士卒疲乏,缺少糧草,知道大勢已去,只好引軍后撤。”
“周亞夫見時機成熟,親率大軍,奮力追擊。”
“吳楚軍隊軍心已失,無心戀戰,被漢軍一舉擊潰。”
“劉濞丟棄了大部隊,只帶領著幾千親隨逃到江南丹徒,漢軍乘勝追擊,全部俘虜了吳軍,收復了吳國所占領的郡縣。”
“楚王劉戊戰敗自殺。周亞夫對吳王發出千金的懸賞,一個月后,劉濞被當地人斬殺。”
“其余幾個諸侯國的叛亂也很快被平定。周亞夫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所建立的功勛,使漢景帝對其更加器重,諸侯眾將對其敬佩不已。”
“平定了七國之亂后,周亞夫率軍回京,被朝廷正式任命為太尉。”
“前元七年周亞夫被任命為丞相。景帝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改立劉徹為太子。”
“然而周亞夫堅持認為栗太子并沒有什么過錯,不能隨便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