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請竇太后下詔,將他任命為太傅,賜爵關內侯,主管尚書機要,并令百官聽命于太傅。”
“竇憲要是有什么想法,就告訴鄧彪,讓他奏報給竇太后。”
“竇憲則到內宮向竇太后說明情況,每件事都得到了批準。”
“鄧彪身居太傅之位,只是修身自好而已,不能匡正朝廷綱紀。”
“屯騎校尉桓郁是幾代皇帝的老師,生性謙和守節,因此竇憲推薦他在宮中講授經書。”
“竇憲性情暴烈,睚眥必報。”
“漢明帝永平年間,謁者韓紆曾審理過竇憲之父竇勛的案件。”
“竇憲便命令門客斬殺韓紆的兒子,用他的人頭祭奠竇勛。”
“章和二年五月,齊殤王劉石的兒子都鄉侯劉暢到京城來祭吊漢章帝,竇太后頻繁地召見他。”
“竇憲怕劉暢分去自己在內宮的權勢,便派刺客在皇宮禁衛軍中暗殺了劉暢,并歸罪于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
“于是朝廷派侍御史和青州刺史一同審訊劉剛等人。”
“尚書韓棱認為,兇手就在京城,不應舍近求遠。”
張居正:竇太后大怒,嚴厲地責備韓棱,但韓棱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
侍御史何敞向太尉宋由奏請,想參與審案。宋由便答應了何敞的請求。
司徒、司空二府聽說何敞要去參與審案,都派主管官員隨同前往。
最終查清了案情,竇憲的所作所為大白于天下。
竇太后大怒,將竇憲禁閉在內宮。
竇憲害怕被殺,就請求去攻打北匈奴,以贖死罪。
章和二年十月,竇憲被任命為車騎將軍,征調北軍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兵和黎陽營、雍營、邊疆十二郡的騎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隊,準備出塞征戰,討伐北匈奴。
永元元年,竇憲出征討伐北匈奴前,朝臣們紛紛上書勸阻,他們認為,北匈奴并未侵犯邊境,漢軍卻要無緣無故地勞師遠行,花費國家資產只為了求取萬里以外的功勛,這樣做對國家沒有好處。
奏章接二連三,卻都被擱置下來。
見此情形,太尉宋由感到恐懼,不敢再在奏章上署名,朝臣們也漸漸停止勸諫。
只有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仍在堅持,甚至脫去官帽在朝堂力爭,先后上書約達十次。
眾人都感覺到他們會有危險,但袁、任二人卻神情鎮定,舉止如常。
侍御史魯恭上書說,漢章帝去世不久,就要為了遠征北匈奴而在全國征兵,擾亂百姓生活。
現在剛要出征,物資就出現匱乏,官員們為了籌錢,互相逼迫,人民也困苦到了極點。
朝臣和百姓都認為不可出征北匈奴,只為了竇憲一個人,就要付出上萬人的生命,讓百姓受苦受難,實在是于國不利。
尚書韓棱、騎都尉朱暉、京兆人議郎樂恢,也都上書勸諫,但竇太后固執不聽。
竇太后下詔為竇篤、竇景興建宅第,役使百姓。
侍御史何敞上書阻止,說如今北匈奴沒有叛逆之罪,漢軍出師無名。
現在正是春耕時節,大規模征發兵役,百姓一定會心懷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