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曾祖為竇融,曾在漢光武帝時期任大司空,封安豐侯;
竇憲幼年時,竇穆與竇勛因罪被殺。
建初三年,妹妹竇氏被漢章帝劉炟冊立為皇后。
竇憲被拜為郎,后升為侍中、虎賁中郎將;弟弟竇篤為黃門侍郎。
“建初八年,隨著竇皇后恩寵日盛,竇憲兄弟二人一起在宮中侍奉漢章帝,漢章帝對他們非常親近,賞賜的財物不計其數。”
“司空第五倫上書建議漢章帝,要嚴令竇憲等人潔身自好,謹慎結交官員士子。”
“竇憲依仗皇后的影響和勢力,專橫霸道。”
“無論是親王、公主,還是陰家、馬家等外戚都怕他。”
“竇憲曾經想用低價強買沁水公主的莊園,公主很怕他的權勢,不敢計較。”
“漢章帝出行時路過那座莊園,向竇憲詢問莊園的情況,竇憲暗中命令左右之人不得照實回答。”
“后來,漢章帝發現了真相,大怒。”
“他認為,竇憲強奪公主的莊園已經是個錯誤,當自己問起時,他竟然還敢撒謊欺騙,簡直比趙高指鹿為馬還要惡劣。”
“公主尚且橫遭掠奪,更何況平民百姓。”
“竇憲太過跋扈,朝廷拋棄他,就跟扔掉一只小鳥或者小鼠一樣簡單。”
“漢章帝呵斥了竇憲,竇憲非常害怕。竇皇后脫去自己皇后的衣飾表示謝罪。”
“過了很久,漢章帝才平息了怒氣,命令竇憲將莊園還給公主。”
“漢章帝沒有對竇憲依法治罪,卻也不再對他委以重任。”
“元和三年,太尉鄭弘數次上書,指出竇憲的權勢太盛,言辭懇切,竇憲對他十分怨恨。”
“后來,鄭弘上書彈劾竇憲的黨羽尚書張林和洛陽令楊光,說他們貪贓枉法、行為殘暴。”
“處理奏章的官吏是楊光的故交,他通知了楊光,楊光又報告了竇憲。”
“于是竇憲彈劾鄭弘,說他身為重臣,卻泄露機密。”
“鄭弘因此遭到問責,不久后被罷官。”
“鄭弘親自到廷尉投案待審,漢章帝下詔將他釋放。”
“他請求退休回鄉,未被批準。”
“后來,鄭弘得了重病,卻還上書說,竇憲為人奸惡,堪比篡權的王莽。他建議漢章帝遠離進讒獻媚的奸臣。”
“章和二年二月,漢章帝去世,漢和帝登基。”
“竇太后臨朝攝政,竇憲以侍中的身份,入宮主持機要,出宮宣布竇太后的命令。”
“他的弟弟竇篤為虎賁中郎將,竇景、竇瓌為中常侍,全都在顯要位置上。”
“竇憲的門客崔骃上書告戒竇憲,說他的恩寵日隆,官位不斷上升,所作所為都會引起朝臣們的注意,應該小心謹慎,克己守禮。”
“如果權勢太盛而又不知退讓,官位太高而仁義不足,則會被人譏諷和嘲笑。”
“竇憲因太尉鄧彪仁義禮讓,受到先帝的敬重,為人又忠厚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