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孫權已經逃走,張遼也就率領軍隊返回。”
“曹操欽佩張遼的勇武,授予他征東將軍的職務。”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再次討伐孫權,到合肥觀摩張遼同孫權交戰處,感嘆良久,增加張遼手下的士兵,此后張遼前往居巢防守。”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關羽圍攻駐守在樊城的曹仁,當時孫權向曹操自稱藩屬,曹操召集張遼等人率軍馳援曹仁。”
“張遼還沒趕到,徐晃就已經擊敗關羽,解除了對樊城的包圍。”
“張遼同曹操在摩陂會合,張遼趕到時,曹操親自乘車慰問他,張遼率軍返回陳郡駐扎。”
“曹丕即位魏王后,張遼被封為前將軍,賞賜他帛千匹,谷萬斛,他的哥哥張汎和一個兒子被封為列侯。”
“孫權叛變后,曹丕升張遼爵位為都鄉侯,派他前往合肥駐扎。”
“賜予張遼母親輿車,并派遣兵馬護送張遼家屬前往合肥。”
“張母到達的時候,又派遣使者出迎,命令麾下的將領和官吏在道路兩旁下拜,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榮耀的事。”
“曹丕稱帝后,張遼被封為晉陽侯,并增加一千戶食邑,這時張遼共二千六百戶食邑。”
“黃初二年,張遼前往洛陽宮朝拜,曹丕在建始殿會見張遼,詢問他擊敗吳國的情況。”
“文帝聽了以后,將張遼比作是周代的召虎。”
“黃初三年孫權再次向魏國稱藩,張遼奉命前往雍丘屯駐。”
“在雍丘張遼得了疾病,曹丕派侍中劉曄前往診治,此后又賜予張遼御衣、御食,病情稍有好轉,張遼就再次返回雍丘。”
“孫權叛變,曹丕和張遼一同乘船到海陵。”
“孫權對此十分忌憚,對部下表示,張遼雖然病了,但還是銳不可當,還是謹慎些好。”
“同年張遼率軍打敗孫權部將呂范,此后張遼病情加重,死于江都縣。”
“曹丕為之痛哭流涕,追謚他為剛侯,并讓他的兒子張虎繼承他的爵位。”
“黃初六年,曹丕懷念張遼合肥的戰功,賜張遼食邑各一百戶,并賜他兒子關內侯的爵位。”
“正始四年,張遼從祀于曹操廟庭。”
蘇軾: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據說張遼本姓聶,是聶壹的后人,但因為馬邑之謀失敗后,聶氏后人全都隱姓埋名,其家族為了避怨也改姓張。
張遼出生時,塞外的胡人在檀石槐的統治下變得逐漸強勢。
因此,張遼所在的雁門郡經常遭受胡人的燒殺搶掠。張遼也就在這長期的邊塞戰亂中長大。
擔任雁門郡吏期間,張遼被丁原看中,帶回了京城。
入京后,張遼先后從事于丁原、何進、董卓和呂布。
后續李傕郭汜進侵長,擊敗呂布,張遼又開始跟隨呂布向東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