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普繼續堅守城池已經沒有意義,如果吳軍攻破城池,只是徒勞斷送將士和家屬的性命而已。”
“鄧玄之立即去見郝普,把呂蒙的意思完全說了,郝普心中害怕,聽從勸告打算投降。”
“鄧玄之出城報告呂蒙,說郝普隨后就到。”
“呂蒙早預先派遣四員將領各自挑選一百精兵,等郝普出城,就趁機入城控制四座城門。”
“不久郝普出城,呂蒙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與他一起下船。”
“談話結束,呂蒙才把孫權的書信給郝普看,并拍手大笑。”
“郝普看了信,才知道劉備已到公安,而關羽近在益陽,羞愧懊悔不已。”
“呂蒙留下孫皎,委托他處理后方的軍務,當天就率兵趕往益陽。”
“這時劉備請求結盟和好,孫權也放回郝普等人。”
“吳蜀兩家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孫權把零陵郡退還劉備。”
“孫權追評功勞,把尋陽、陽新二縣賜給呂蒙做封邑。”
“大軍退回,孫權又進攻合肥;”
“在撤軍的時候,遭到張遼等人襲擊,呂蒙與凌統拼死捍衛孫權。”
“后來曹操又大舉進攻濡須,孫權任命呂蒙為統帥;”
“憑借此前修建的壁壘,又設置一萬張強弩在上面,以抵抗曹操的大軍。”
“曹軍的前鋒部隊抵達,營寨尚未建成,呂蒙就搶先進攻將其擊潰,曹操只得帶兵撤退。”
“戰后,呂蒙因功升任左護軍、虎威將軍。”
“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呂蒙接替大都督之職,鎮守陸口。”
“魯肅所部一萬多人馬,都改由呂蒙統領;”
“呂蒙又兼任漢昌郡太守,獲得下雋、劉陽、漢昌、州陵四縣封邑。”
“呂蒙的轄境與關羽的轄境接壤,他知道關羽驍勇英雄,有兼并荊州之心,而且處在上游有利位置,這種形勢難以長期維持。”
“當初魯肅認為曹操不死,就應該與劉備聯合抗曹,不能因為荊州失了和氣。”
“呂蒙這時秘密向孫權獻計,建議派孫皎據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兵一萬人沿長江上下游擊,再由自己率兵攻打襄陽;”
“如果攻占了襄陽,就無需擔心曹操,也不用依賴關羽。”
“孫權對他的計策表示贊同,又順便提出是否出兵攻取徐州的問題。”
“呂蒙認為,曹操遠在河北,剛剛攻滅了袁紹的勢力,忙著安定幽州、冀州,沒有時間向東進軍。”
“曹操在徐州的守軍不值一提,如果出兵很容易就能攻占徐州;”
“但是徐州是平原,適合騎兵進攻;”
“就算攻占了徐州,也定會被曹操奪走,到時即使派兵七八萬人防守,也會有擔憂;”
“不如襲擊關羽,完全占據長江,這樣就能壯大孫吳的勢力。”
杜甫:孫權覺得呂蒙的分析很有道理。呂蒙前往陸口上任,表面上十分殷勤地與關羽建立友好聯系;實際上是要謀取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關羽留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傅士仁駐守公安,自己親率大軍進攻樊城,與魏將曹仁相持不下。
同年十月,呂蒙向孫權建議,關羽進攻樊城卻多留兵留守江陵,是擔心后方被襲;
自己經常生病,不如讓自己以治病為名,帶兵返回建業;
關羽得知,必然將后方防守兵力調集到襄陽前線,這時出動大軍攻擊,必然能夠攻克南郡,擒獲關羽。
呂蒙對外宣稱病重,孫權故意召他回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