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出生于吳郡吳縣的一個江東世家大族中,陸氏世代為官。
陸遜的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堂叔祖陸康擔任東漢的廬江太守,父親陸駿官至九江都尉。
陸遜年幼時父親早卒,于是跟隨叔公廬江太守陸康。
東漢興平元年,淮南軍閥袁術因與陸康有隙,而派遣孫策攻打廬江,于是陸遜及親族家人被陸康送回老家吳縣。
“孫權統領江東之后,二十一歲的陸遜開始在孫權的幕府中任職,先是擔任東吳的東西曹令史,后又被孫權任命為海昌屯田都尉并掌管一縣之事。”
“當時海昌縣發生嚴重的饑荒,陸遜打開糧倉解救遭受饑餓的災民,度過災荒之后,陸遜又親自勸課農桑并教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
“陸遜在治理海昌縣的同時,吳等地有不少人隱蔽在山林躲亂,陸遜上奏孫權當前急需解決的事宜,并請求招募他們。”
“會稽的山賊首領潘臨侵犯并毒害當地百姓,東吳軍隊連續幾年沒能擒獲。”
“陸遜派遣手下的部將召集士卒,討伐藏身險要地帶的亂寇,所過之處亂寇都基本投降,將自己的軍隊擴充到二千多人。”
“鄱陽亂寇的首領尤突作亂,陸遜再次率軍前往討伐,平定之后被孫權拜為定威校尉,領兵在利浦駐守。”
“之后,孫權為穩定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將兄長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并且在公務之余多次向陸遜討教治國之策,陸遜建議孫權集中主要兵力對付境內的山寇,消滅其精銳力量。”
“孫權采納陸遜的計策,并封其為帳下右部督。”
“適逢當時丹楊郡的山賊首領費棧接受曹操的印綬冊封,又煽動山越族作為內應作亂,孫權派遣陸遜率軍討伐費棧。”
“由于費棧的支系部隊較多但陸遜自己帶的兵少,于是陸遜就增設旌旗,分置戰鼓號角,趁著黑夜埋伏在山谷間并鼓噪而前,一舉擊潰費棧的部眾。”
“后陸遜將東三郡的隊伍整編,將身強力壯者留下充軍,老弱傷病者充當民戶,最終陸遜新獲得幾萬精兵,蕩平禍亂之后回師駐守蕪湖。”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蜀國將軍關羽率軍北上圍攻魏國的襄陽、樊城,呂蒙上書給孫權建議自己假裝生病返回建業,以此來麻痹關羽,關羽聞訊果然中計,逐漸把守備兵力調往樊城。”
“同年冬十月,時任帳下右部督的陸遜前往拜訪呂蒙,建議趁關羽疏忽大意之際進攻關羽。”
“之后呂蒙以陸遜深謀遠慮、才干超群為由向孫權舉薦陸遜,并認為陸遜年紀尚輕且名聲較淺,不易引起關羽的重視,這樣可以暗藏真實意圖伺機進攻。”
“孫權采納呂蒙的建議,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陸遜到任之后給關羽致信,并以謙卑的口吻表示仰慕其豐功偉績和英雄風采,稱頌關羽接連勝利的戰績,關羽獲悉后果然放松警惕,見到陸遜謙遜的態度而心生喜悅。”
“陸遜隨之將關羽的反應報告給孫權,并向其陳述關羽的弱點和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