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龕兵力強盛,慕容俊告訴慕容恪,如果無法拿下段龕,可直接去捉拿呂護后返回。
慕容恪派輕軍先行去往河邊準備渡河舟船,方便觀察段龕的動向。
段龕的弟弟段羆認為慕容恪善于用兵,勸諫段龕無果,被殺。
“次年春正月,慕容恪領兵渡過濟河,段龕率三萬將士來戰,在淄水大敗,將士或被殺或投降,段龕逃回廣固城固守,慕容恪率軍保衛廣固。”
“段龕轄境內的各座城邑都被慕容恪招納安撫,段龕麾下的徐州刺史王騰率眾投降,慕容恪令其以原有官職仍鎮守陽都。”
“段龕被包圍后,慕容恪手下將領請求立即攻打,慕容恪表示,急攻或許很快可以拿下段龕,但是己方士兵傷亡會很大,不如慢慢來,最終把城池攻下即可。“”
“段龕據城自守,對外交通全部被前燕軍切斷,城內糧食匱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他帶領全部兵力拼死一搏,被慕容恪擊潰,只他一人逃脫,其余士兵全軍覆沒。”
“城內的士兵都喪失斗志,同年十一月,段龕自縛雙手出城投降。”
“慕容恪順利平定齊地,將三千多戶鮮卑族、胡族、羯族人遷徙到薊城。”
“晉穆帝升平二年冬,泰山太守諸葛攸攻打前燕的東郡,慕容恪奉命率兵抵御,大敗諸葛攸,對方逃到了泰山。””
“慕容恪趁勢渡過黃河,占據河南,在各地設置官史。”
“此后,前燕轄境擴張至黃河以南,對東晉構成威脅。”
“來年十二月,慕容俊病重,招來慕容恪,對其托孤,把江山社稷都委托給他。”
“慕容恪原本推辭,見慕容俊動怒,便答應承擔重擔,輔佐幼主。”
“晉穆帝升平四年正月,慕容俊在鄴城閱兵,準備大舉進攻秦、晉。”
“突然病情加重,遂召慕容恪、慕容鶩、慕容評及慕輿根等接受遺詔輔政。”
“然后病逝,太子慕容暐繼位,大赦天下,改元建熙。”
“慕容暐繼位后,慕容恪被封為太宰,總攬朝政大權。”
“時任太師的慕輿根不服慕容恪,舉止倨傲,他想要作亂,便對慕容恪進言,讓其廢立幼主,自己登上皇位。”
“慕容恪嚴詞拒絕,他將此事告知吳王慕容垂,慕容垂勸其殺掉慕輿根,因為顧慮先帝初喪,朝政不穩,慕容恪沒有聽從。”
“慕輿根又向太后可足渾氏及慕容暐進獻讒言,稱慕容恪與太傅慕容評意圖不軌,慕容暐沒有相信他所說。”
“慕容恪得知后,秘密上奏慕輿根的罪行,命右衛將軍傅顏誅殺慕輿根連帶其妻妾子嗣和同黨。”
“宮廷內外為此震動,人心不穩,慕容恪卻舉止一切如常,見此,人心逐漸安穩下來。”
“慕容恪雖然總覽前燕大權,卻嚴格遵守禮法制度,每件事情都與司徒慕容評商議,從不獨斷專行。”
“他任用賢才,授予官職;對于犯錯的官員從不公開指責,只將其調任。”
“臣子感動于慕容恪的優待,很少犯錯。”
蘇軾:東晉朝本聽說前燕國主慕容俊去世,意圖收復中原,大臣桓溫卻進言,慕容恪尚在,憂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