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恪被任命為輔國將軍,與輔弼將軍慕容評及輔義將軍左長史陽鶩,操練軍隊,進入備戰階段。”
李白:晉穆帝永和六年春正月,后趙大將軍石閔反叛,自立為王,建立魏國。
之后他恢復冉姓,所以他所建政權史稱冉魏。
同年二月,前燕出兵攻打后趙,慕容恪擔任前鋒隨軍出征,大軍一路獲勝,順利拿下薊城等地。
晉穆帝永和七年八月,慕容恪奉命攻打中山,魏國中山太守上谷人侯龕據城固守。
慕容恪率軍駐扎在九門,魏國趙郡太守遼西人李邽帶領全郡來降。
慕容恪給他優厚的待遇,命其帶兵去包圍中山,侯龕見此投降,慕容恪順利攻下中山。
次年三月,冉閔攻克襄國,游弋在常山、中山等地。
四月,慕容恪奉命攻打冉魏,冉閔迎戰前燕,麾下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勸諫無果。
冉閔率軍駐扎在安喜,慕容恪帶兵緊隨其后,雙方在魏昌縣的廉臺交戰十次,慕容恪軍一直戰敗。
前燕軍隊畏懼冉閔的勇猛和其所率領的將士,慕容恪激勵各將士,稱冉閔有勇無謀,麾下部隊也饑餓疲倦,前燕軍隊一定能夠獲勝。
冉閔考慮到自己所領都是步兵,前燕軍是騎兵,便帶兵移往叢林,換個交戰處。
慕容恪采納參軍高開的建議,派輕騎去攔截冉魏軍,交戰時詐敗,引誘對方到平坦地域。
他兵分三路,事先在平地設伏,冉閔果然中計,陷入圍困,冉魏軍大敗。
冉閔逃跑途中被生擒,慕容恪回師常山,后被慕容俊下令鎮守中山。
永和八年七月,鎮守魯口的冉魏大將王午聽聞冉魏敗亡,便自稱安國王,冉閔之子冉操投奔于他。
八月,慕容恪奉命與太尉封奕、尚書令陽騖一起攻打王午。
王午固城自守,并將冉操獻給前燕軍隊,慕容恪率軍將魯口城外的莊稼砍掠一空,引兵返回。
這年冬十月,慕容恪駐扎在安平,囤糧備戰,準備再次討伐王午。
不久,中山人蘇林在無極起兵,自稱天子。
慕容恪就先率軍討伐蘇林。后在廣威將軍慕輿根的輔助下,慕容恪順利斬殺蘇林。
此時王午已被手下將領秦興殺掉,秦興又為呂護所殺,呂護自稱安國王。
永和九年五月,慕容恪奉命討伐反叛前燕的后趙原衛尉李犢,李犢投降,慕容恪便東進去魯口攻打呂護。
次年二月,慕容恪率兵包圍魯口,一個月就成功攻克,呂護逃去野王,派其弟奉表向前燕謝罪,前燕封呂護為河內太守。
不久,慕容恪因功被封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并封為太原王。
晉穆帝永和十一年,前燕先后攻滅石氏、冉魏的勢力,開拓疆域,建立地跨幽、冀、并、平四州的政權,慕容俊擺脫東晉,自立為帝。
鎮北將軍段龕對此不服,致書慕容俊指責其不該稱帝。
十一月,慕容恪被封為大都督、撫軍將軍,率軍去攻打段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