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登基后,加封檀道濟為征北將軍,散騎常侍,并進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
“但檀道濟辭謝進封,文帝又增派其主管青州、徐州之淮陽、下邳、瑯琊、東莞五郡諸軍事。”
“后來,文帝以殺害宜陽王劉義符、廬陵王劉義真之罪處死徐羨之等人,并派檀道濟平定謝晦叛亂。”
“檀道濟在隱磯大敗謝晦,于延頭將其收押送回都城,檀道濟被升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之司、江州刺史。”
“監管江州、荊州的江夏、豫州西陽、新蔡、晉熙四郡諸軍事,并增封千戶。”
“元嘉八年,宋文帝任命到彥之為主將率軍北伐北魏,一舉收復了黃河以南許多失地。”
“但不久北魏就大舉反攻,收復地又丟失,洛陽金墉、虎牢也都被北魏軍占領,直逼滑臺,形勢危急。”
“宋文帝下詔任命檀道濟為征討軍隊的總指揮,率軍從清水出發北伐,軍隊到達東平壽張縣時,遇到魏軍將領安平公乙旃眷。”
“檀道濟統率軍隊奮起進擊,大敗魏軍,接著轉戰到高梁亭,斬殺濟州刺史悉頰庫結。”
“之后,檀道濟進軍到濟水岸邊,與魏軍交戰二十余日,大獲全勝。”
“但當檀道濟大軍抵達歷城時,遭遇魏軍前后夾擊,燒毀了宋軍糧草,導致大軍無法再繼續前進,最終致使滑臺被魏軍占領。”
“而檀道濟通過將糧食中蓋在沙子上,以顯示糧多,迷惑了魏軍,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包圍,保全軍隊平安返回。”
“事后,檀道濟并沒有被罷免官職,還進位為司空,回到尋陽鎮守。”
“檀道濟因為在武帝、少帝時期時就建立了赫赫戰功,威望很高,其手下心腹愛將,全都身經百戰。”
“同時他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才氣,引得朝廷疑忌畏懼,認為檀道濟也許會成為下一個司馬懿。”
“而宋文帝常年臥病,數次病危,貪圖執掌朝政的劉湛和彭城王劉義康都十分忌憚檀道濟。”
“憂心文帝一旦駕崩,朝廷就再也掌控不了檀道濟。”
“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重,恰逢北魏南進侵犯邊境,朝廷征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的妻子感覺到無事召入朝,恐有禍事臨頭。”
“但檀道濟不以為然,檀道濟到達京城留住了一段時間后,文帝病情有所好轉。”
“元嘉十三年春,在正要遣送檀道濟返回尋陽時,檀道濟都已登上了船,文帝卻又病重了。”
“于是又將其召回,為他餞行,回京后,檀道濟就被抓捕起來交予廷尉治罪、誅殺,連同檀道濟的兒子、親信等十一人都被殺害。”
辛棄疾:劉裕誓師北伐,檀道濟擔任先鋒從淮河、肥水出發,一路上順風順水。
幾乎沒遇到什么抵抗,直到遇到死守潼關的姚紹,姚紹堅守不出。
檀道濟毫無辦法,加上姚紹偷襲了晉軍糧道,檀道濟都快斷糧了。
不得已,檀道濟和王鎮惡商量,想等劉裕大軍前來匯合,或者退軍。
但王鎮惡卻力排眾議,鼓舞士氣,覺得孤軍深入加上斷糧,不可能久久地在如此堅固的城池下駐扎。
同時為了解決糧草問題,王鎮惡親自號召中原百姓踴躍捐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