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軍隊在江南各地燒殺搶掠,不得民心。
因此王僧辯進軍至建康后,侯景在王僧辯與陳霸先聯合攻擊下,迅速敗亡。
侯景戰敗后,向東逃竄,盧暉略以石頭城降。
王僧辯令侯瑱、裴之橫率精兵五千追擊侯景。
眾軍入據臺城,因軍紀敗壞而大肆搶掠,對建康造成嚴重破壞。
這不僅影響了其聲譽,也不利于爭取民心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因建康已平,王僧辯率眾臣上表勸進,請蕭繹還都建康。
四月,逃往海上的侯景被殺,王偉、謝答仁等侯景主要將領被俘或被殺,侯景之亂終被平息。
建康陷落后不久,梁武帝病死,梁宗室諸王即展開權力之爭。
太子舍人蕭韶至江陵宣梁武帝密詔,以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蕭繹取得征討各地的權力。
蕭繹有全楚之資,又獲得此特殊地位,欲奪取皇位。
王僧辯對此極力支持,是江陵政權得以建立的關鍵人物。
宗室諸王是蕭繹奪取帝位的最大障礙,因此蕭繹首先挑起蕭墻興變,體親成敵的宗室內爭。
首要目標是湘州刺史河東王蕭譽。蕭繹討伐侯景時,遣使向蕭譽征糧,蕭譽不與。
蕭繹以少子蕭方矩為湘州刺史,并遣長子蕭方等率二萬精銳討伐蕭譽。
蕭譽予以抵抗,在麻溪與蕭方等交戰,蕭方等敗死。
七月,蕭繹又遣王僧辯與鮑泉共擊湘州,分給兵糧,克日就道。
王僧辯認為蕭譽軍力較強,建議等聚集其竟陵的精銳部隊后再出兵。
因王僧辯曾降侯景,蕭繹對其產生猜疑。
王僧辯被關押后,蕭繹使鮑泉獨自領兵伐湘州。
九月,雍州刺史蕭詧為解救蕭譽,率軍自襄陽來攻江陵。
蕭繹見情況緊急,忙向在獄中的王僧辯詢問計策,并以其為城中都督,以抵御蕭詧的進攻。
蕭詧進攻不利,且其將領杜山則等降于蕭繹,只得逃歸襄陽。
鮑泉領軍圍困長沙,但蕭譽能撫士卒,甚得眾心,因而久不能克。
攻克長沙,王僧辯執行蕭繹的命令,處死蕭譽。
他因功為左衛將軍,加侍中、鎮西長史。
占據郢州的邵陵王蕭綸,是梁武帝第六子,較蕭繹年長,是蕭繹的極大威脅。
侯景反梁后,蕭綸為征討大都督,率軍入援宮城。
宮城陷落后,蕭綸逃往郢州,被推舉為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承制置百官。
蕭繹討伐蕭譽時,蕭綸曾欲救援。
蕭繹怕蕭綸兵力變強,恐怕不利于已,令王僧辯率水軍一萬奪取郢州。
九月,王僧辯率軍至鸚鵡洲,郢州司馬劉龍虎等欲降王僧辯,被蕭綸擊敗。
王僧辯執行蕭繹的命令,繼續進軍,蕭綸被迫北逃。
王僧辯入據郢州,因功為領軍將軍。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