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紹宗在寒山大破梁軍,生擒蕭淵明,而后回師討伐侯景。”
“十二月,慕容紹宗與侯景決戰于渦陽。”
“當時,慕容紹宗引十萬精兵,鳴鼓長驅直進,并順風布陣。”
“侯景緊閉營壘,等大風停止方才出戰。”
“他命士卒持短刀沖陣,專砍人腳和馬腿。東魏軍大敗。”
“慕容紹宗也墜馬受傷,率部撤往譙城。”
“他改變策略,深溝固壘,采用持久戰術與侯景對峙。”
“最終,侯景軍中糧草耗盡,部將司馬世云出降。”
“武定六年正月,侯景欲率部突圍南渡,遭到慕容紹宗的五千鐵騎夾擊。”
“他欺騙部下,謊稱他們的家屬已被高澄殺光。”
“慕容紹宗在陣前披發仗劍,向北斗星發誓,保證他們的親屬尚在。”
“侯景部眾皆是北人,不愿南渡,在暴顯等將領的帶領下紛紛投降。”
“侯景率八百殘兵,南渡淮河,投奔南梁。”
“他派人對追擊的慕容紹宗道我若被俘,您對于高氏來說還有什么用呢?”
“慕容紹宗深知鳥盡弓藏的道理,遂停止追擊,放任侯景逃入江南。”
“后來,高澄論功行賞,又別封慕容紹宗為永樂縣子。”
“侯景反叛初期,曾向西魏請降。”
“宇文泰出兵東進,解除了東魏軍對侯景的圍攻。”
“而后又命大將王思政屯據潁川,逐步侵蝕河南之地。”
“渦陽之戰后,高澄任命慕容紹宗為南道行臺,讓他和太尉高岳、儀同劉豐生等人一同圍攻潁川。”
“東魏軍圍攻潁川近一年,但在王思政的守御下。”
“始終不能破城,遂在洧水修筑堰壩,準備以水灌城。”
“武定七年四月,慕容紹宗乘船巡視堰壩,窺探城中動靜。”
“這時,東北方向突然狂風大作,吹斷了座船的纜繩,并將座船吹到穎川城下。”
“城上守軍忙用長鉤鉤住座船,同時亂箭齊發。”
“慕容紹宗情急之下跳水逃生,結果溺水而死,時年四十九歲。”
“高澄嗟傷不已,追贈他為使持節、都督青兗等七州軍事、尚書令、太尉、青州刺史,謚號景惠。”
“北齊孝昭帝將慕容紹宗配享太廟,附祭于世宗廟庭。”
“慕容紹宗作為前代名將,入祀武廟,得以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杜牧:慕容紹宗繼續追隨爾朱榮征戰天下,因軍功受封索盧縣子,不久又晉爵縣侯。
由于史籍闕如,筆者不知慕容紹宗具體的戰功如此。
但晉爵速度如此可觀,足見未及而立的慕容紹宗,打仗手藝已越來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