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十六年,高歡之子高洋篡位稱帝,建立北齊,宇文泰出兵征討,任命于謹為后軍大都督。
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鹽亭縣侯,食邑一千戶.西魏恭帝元年,任雍州刺史。
當初,南朝梁元帝蕭繹平定侯景之亂,在江陵繼位,秘密與北齊通使,打算侵犯西魏。
梁元帝兄長的兒子岳陽王蕭詧當時任雍業刺史,因為梁元帝殺死了蕭詧的哥哥蕭譽,雙方就結下怨仇。
蕭詧占據著襄陽前去歸附西魏,并請求西魏派兵支援。
西魏恭帝元年,西魏朝廷就命于謹率兵出征,宇文泰在青泥谷為他餞行。
于謹于是派中山公宇文護和大將軍楊忠等人,率領精銳騎兵先占據長江渡口,切斷梁人出逃的道路。
梁人在外城豎立木柵,周圍六十里。
不久于謹就到了,將軍隊全部調來把城圍起來。
“梁元帝多次派兵在城南出戰,立即就被于謹打敗。”
“圍了十六天,外城陷落。梁元帝退守子城。”
“第二天,梁元帝率領太子以下的臣民,反綁著手出城投降。”
“于謹俘虜了南梁男女十多萬人,收繳了府庫中的珍寶。”
“得到南朝宋的渾天儀、南梁的日晷銅表、曹魏的相風烏、銅蟠螭趺、直徑四尺周圍七尺的大玉和那些輿輦法物都帶回獻上,軍隊沒有私占財物。”
“立蕭詧為梁國皇帝,整頓部隊凱旋而歸。”
““宇文泰親自到他的第宅,和于謹飲宴笑談極為歡洽。”
“賞賜于謹奴婢一千口,還有南梁的寶物,以及金石絲竹樂一部,另外加封新野郡公,食邑二千戶。”
“于謹堅決推辭,宇文泰不準許。”
“叉命樂官作了十首《常山公平梁歌》,叫樂工歌唱。”
“于謹自認為長期掌握權勢,地位聲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閑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駿馬和所穿的銷甲等獻上。”
“西魏恭帝三年正月,六官制度建立,于謹任大司徒。”
“西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去世,宇文泰世子宇文覺還幼小,中山公宇文護雖然接受了宇文泰的臨終遺托。”
“但名望地位向來低下,各位王公大臣們都圖謀執掌朝政,沒有誰肯順服他。”
“宇文護很是擔憂,私下找于謹請教。”
“王公大臣們受到于謹的逼迫,也跟著跪拜了兩次,因此大家的意見才確定下來。”
“北周孝閔帝元年,宇文護擁立宇文覺為帝,建立北周,史稱孝閔帝,于謹被進封為燕國公,食邑一萬戶。”
“升任太傅、大宗伯,和李弼、侯莫陳崇等人參議朝政。”
“到賀蘭祥討伐吐谷渾時,于謹遙領軍隊,教授策略。”
“保定二年,于謹因年老,上表請求辭去官職。”
“周武帝前往大學為他饋食。三老入門,周武帝在大門和屏風之間迎拜,三老回拜。”
“有關官員在中楹設置三老的席位,面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