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城中遇伏,鏖戰至深夜僅以身免。”
“逃出城后,疲累的武帝欲撤兵,宇文憲與王誼力勸方免。”
“次日再戰,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
“由于戰功,晉封第二子安城公宇文質為河間王,任命第三子宇文賨為大將軍。”
“仍然詔命宇文憲先行進兵鄴城。次年,攻占鄴城。”
辛棄疾:北齊任城王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人據守信都,擁兵數萬。武帝又詔命宇文憲討伐。
高湝拒不收信,反而大肆召募賞賜,多給金帛,和尚要求當兵的,就有數千人。
宇文憲率軍經過趙州時,高湝派兩名間諜前去偵察,被巡邏騎兵捉住,報告宇文憲。
宇文憲就把北齊的舊將都召集在一起,讓這兩名間諜一一看過。
于是寫信給高湝,敦促他投降。
宇文憲到信都,高湝在城南布下陣地,宇文憲登上張耳墳遠遠觀察。
不一會兒,高湝的領軍尉相愿假裝出來巡視陣勢,率領部屬投降。
尉相愿是高湝的親信,眾人驚恐。
高湝大怒,殺死尉相愿的妻子和孩子。
次日再戰,周軍大勝,俘虜、斬殺共三萬人,活捉高湝、高孝珩等人。
宇文憲贊賞高湝的氣節,命令釋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給錢財。又審問高孝珩。
高孝珩陳述北齊危難,邊說邊哭,舉止不失風度,宇文憲也為之感動。
宇文憲素來善于計謀,多有策略,尤其擅長安撫駕馭部屬,知人善任,沖鋒陷陣,身先士卒,部眾感動,心悅誠服,都為他效力。
齊人早就聽說他的威名聲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謀略。
并州大捷之后,在齊境長驅直入,不侵擾百姓,將士沒有私蓄。
當初,稽胡劉沒鐸自稱皇帝,又詔命宇文憲督率趙王宇文招等人將其討平。
宇文憲自感威名越來越大,暗自考慮隱退。
武帝準備親征北部蠻族時,就以有病推辭。
建德七年,武帝駕崩,宣帝宇文贇即位,宣帝認為叔父宇文憲輩分高而名望大,對他十分忌恨害怕。
當時武帝尚未安葬,諸王在朝內守靈。
司衛長孫覽總管軍隊,輔佐朝政,擔心諸王有叛變意圖,經上奏,命令開府于智偵伺諸王動靜。
安葬武帝后,諸王各回府第。
宣帝又命令于智到宇文憲宅第等候宇文憲,趁機告發他另有圖謀。
宇文憲一個人被領進宮殿,宣帝預先在另一間屋里埋伏下壯士,宇文憲一到,立即被抓住。
宇文憲神色不屈,陳說道理,周宣帝讓于智與宇文憲對質。
宇文憲目光灼灼,與于智相互對證。
于是周宣帝派人把宇文憲勒死,時年三十五歲。
之后周宣帝任命于智為柱國,封齊國公。
宣帝處死宇文憲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上大將軍安邑公王興等人與宇文憲共謀,將其處死。
此外,上開府獨孤熊、開府豆盧紹等人也被處死。
當時的人知道王興等人冤枉,都說他們是陪伴宇文憲死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