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萬人,仍擔任先鋒,把守雀鼠谷。武帝親自圍攻晉州。
宇文憲向前推進,占領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擴大戰果。
齊人燒毀橋梁,固守險要,軍隊無法前進,于是屯集在永安。
“齊主聽說晉州被圍,就率兵十萬,親自來援。”
“當時,柱國、陳王宇文純駐軍千里徑,大將軍、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雞棲原,大將軍宇文盛把守汾水關,都受宇文憲指揮。”
“這時,北齊后主高緯分兵一萬進攻千里徑,又命令部屬出汾水關,自己親率大軍與宇文椿交戰。”
“宇文盛派騎士告急,宇文憲自率騎兵千人援助。”
“齊人遠遠看見谷中飛塵揚起,急忙相繼退去。”
“宇文盛與柱國侯莫陳芮涉過汾水追擊,斬殺不少敵兵。”
“不久,宇文椿報告齊軍漸漸逼近,宇文憲又回兵救援。”
“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軍,就率軍乘夜返回。”
“齊人果然認為柏庵是軍隊營帳,沒有懷疑我軍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當。”
“當時武帝已經離開晉州,留下宇文憲為后衛。”
“高緯親自率軍來追,抵達高梁橋。”
“宇文憲率領精銳騎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陣勢。北齊領軍段暢一直進到橋頭。”
“宇文憲隔河招呼段暢,同他交談。”
“又指著陳王等人,把他們的姓名封號一一告訴段暢。”
“段暢打馬而去,宇文憲立即命令撤軍,不料齊人突然追來,兵勢勁銳。”
“宇文憲與開府宇文忻各率精選騎兵一百人殿后抵擋,斬其猛將賀蘭豹子、山褥瑰等一百余人,齊軍才退去。”
“宇文憲渡過汾水,在玉壁趕上武帝。”
“武帝又命令宇文憲率兵六萬,回援晉州。”
“宇文憲率軍推進,在涑水扎營。””
“高緯圍攻晉州,日夜不停。”
“回來的間諜,有的說晉州已經陷落。”
“宇文憲派遣柱國越王宇文盛、大將軍尉遲迥、開府宇文神舉等率領輕裝騎兵一萬人,連夜趕到晉州。”
“宇文憲進兵據守蒙坑,作為后援,得知晉州沒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
“武帝隨即東去,駐軍高顯,宇文憲率領部屬,先向晉州推進。”
“次日,諸軍會合,漸逼城下。”
“齊人也出動大軍,在周軍營地以南布成陣勢。武帝召宇文憲騎馬前往察看。”
“不久,各軍一塊進擊,齊軍立即潰不成軍。”
“當夜,高緯逃走,宇文憲率輕裝騎兵追擊。”
“追到永安時,武帝也隨后趕到。”
“齊人收集殘兵,又據守高壁、洛女寨。”
“武帝命令宇文憲進攻洛女寨,將其占領。”
“次日,在介休與大軍會師。”
“當時高緯已敗走鄴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據守并州。”
“高延宗趁機自立為帝,出兵抗拒。”
“武帝進兵包圍并州,宇文憲進攻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