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君臣一番考慮后,沒有派細皮嫩肉的文臣入城勸降,而是派了樣貌魁偉的韓擒虎前去完成這項具有一定危險系數的任務。”
“由于魏征沒有記錄具體勸降過程,只知道韓擒虎這個五大三粗的家伙,居然成功地完成了勸降的細活,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蘇軾:韓擒虎的武活出眾,沒想到文戲也唱得如此當行出色,真是了不起。
此后,韓擒虎又隨軍出征,在平定范陽一役中表現突出,被加授上儀同、永州刺史。
在北邊打得熱火朝天之際,南方的陳國也沒有閑著,南陳軍隊趁機逼進光州城,希望分一杯羹。
聽說南陳居然敢來犯境,北周朝廷登時惱了,立刻放出韓擒虎這位久經考驗的后起之秀,以行軍總管之職率軍撲向光州,三下五除二地修理了不安分的陳國大軍。
在往后,韓擒虎又跟隨宗室遠支宇文忻平定了合州。
當楊堅擔任丞相逐步掌握了政權后,韓擒虎也很快認清了形勢,緊跟新領導,開啟了更加輝煌的人生。
畢竟連宇文忻這樣的皇族都聽命于楊堅,韓擒虎又沒有得到過宇文家的格外重視,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楊堅任命韓擒虎擔任合州刺史,不久合州改名廬州,即今天的安徽首府合肥。
這里是隋陳邊境重地,大軍云集,絕對是個可以大展拳腳的好地方,韓大將軍又有老虎可擒了。
雖然南陳國土面積在南朝最小,可也不愿意當軟杮子。
所以總是喜歡有事沒事竄犯邊境,特別是陳將甄慶、任蠻奴、蕭摩訶經常組團前來騷擾,危害雖不大,侮辱性卻極強。
對此,韓擒虎可不慣著,來一次打一次,即便是面對蕭摩訶這樣的超級猛男,韓擒虎也打得有聲有色,總能讓南陳將士鎩羽而歸、士氣大喪。
人到中年的韓擒虎文武雙全,憑著屢挫南陳士氣的戰功,讓久有吞并江南志向的隋文帝越發欣賞,索性就任命他為廬州總管,委以平定南陳的重任,讓他好好經營。
聽說能夠打大仗,韓擒虎頓時來了精神,一面抓緊訓練能戰精兵,一面派出細作深入南陳打探敵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公元588年,在搞定北方邊患突厥后,楊堅加快了滅陳的步伐。
五十余萬隋軍云集邊境,枕戈待發。韓擒虎決心在這場滅國大戰中搶個頭彩,一再向楊堅請戰。
楊堅向來看好韓擒虎的實力,就命其為先鋒,允他率軍先行渡江。
韓擒虎的好戰激情瞬間燃爆。早就做好準備的他決定出奇制勝,率領自己一手打造的五百水軍陸戰隊向當面之敵發起了突然襲擊。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在位于長江上游的楊俊、楊素先后打響滅陳第一槍、第二槍并吸引住當面之敵后,位于長江下游的韓擒虎、賀若弼等乘陳軍歡度元會之際,分路渡江,也當仁不讓地殺向了當面之敵。
韓擒虎親率精銳潛出廬江后經由橫江口連夜搶渡,奇襲并團滅了猶自宿醉未醒的采石敵軍。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位于今天安徽馬鞍山西南的翠螺山麓,與城陵磯、燕子磯合稱長江三磯。”
“采石磯突兀于大江之中,絕壁臨空,扼據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韓擒虎乘著敵人醉酒一舉而下,為后續的大軍攻擊創造了有利態勢,可謂首功一件。”
“這種事看似僥幸,實則是冒險之至,假若時機把握不對,部眾行進有誤,臨場指揮不利,以區區五百之兵,身處極險之境,后果不堪設想。”
“韓擒虎以上將之尊,親冒奇險,足見其膽色與能力。”
“初戰告捷,韓擒虎軍的士氣大振。”
“到了初七這一天,韓軍再度攻克姑孰后,然后沿江東進,又迅速進占新林,在此匯合涉江而至的杜彥大軍后,韓擒虎所部的步騎兵力達到了兩萬余人。”
“韓擒虎的指揮下,該路隋軍雄糾糾、氣昂昂地直指建康。”
“這一幕有些類似當年西晉滅吳之戰,也是奪取采石磯后,順利迎來了扣關建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