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是唐朝宗室、名將,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
歷史上真實的李孝恭,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唐朝給他的評價極高,認定他是最頂級的名將,而且將他排在了凌煙閣功臣榜上的第二位。
但后世普遍認為,李孝恭一生的功績,主要是因為他有一位叫李靖的好副將,被李靖這個超神隊友給帶飛了。
“隋開皇11年,李孝恭降生,他出身關隴貴族,父親李安。”
“初仕北周,隋文帝繼位后,歷任內史侍郎、尚書左丞、黃門侍郎,封隋朝柱國大將軍。”
“祖父是北周朝朔州行軍總管李蔚,唐國公李虎的第七個兒子。””
“李孝恭共有5個兄弟,大哥李瓊,二哥李琛,
“李孝恭從小就沉著機敏,有見識氣量,是李安的兒子中最為知名的。”
“隋義寧元年,李淵于晉陽起兵,攻克長安,次年在長安稱帝,國號大唐,改元武德,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
“不久又詔令他為山南道招慰大使,令其前往收撫巴蜀地區。”
“李孝恭行營至處,三十余州府前來歸附,他率軍大敗巴蜀地區首領朱粲,并俘虜人馬無數。”
“因為朱粲殺食活人,為害一方,部將們建議李孝恭將其坑殺。”
“李孝恭考慮到自此往東都是都是亂軍,如果坑殺朱粲,會使他們負嵎頑抗頑抗,不會來降,因而拒絕。”
“他盡數放還所俘之眾,又敕書給各地首領。”
“果然,敕書到處,皆來歸附,巴蜀初定。”
“武德二年,開州蠻首冉肇則反叛,李孝恭率唐將李靖討逆,李靖率八百精兵乘夜襲營,大破冉軍,陣斬冉肇則。”
“李孝恭因功詔授信州總管,并賜權益授官之權。”
“同年李孝恭向李淵獻上平定割據江陵的蕭銑之策,李淵大悅,采納其建議。”
“封李孝恭趙郡王,并改信州為夔州,拜李孝恭為夔州總管。”
“令其大興土木,建造艦船,訓練水師,準備進攻蕭銑。”
“李孝恭將巴蜀地區各州府部族首領之子收錄任用,對外稱是為國選才,實則為質。”
“不久,朝廷又改授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節制水陸十二路軍隊,自硤州出發,進攻江陵。”
“李孝恭率大軍順江而下,先后擊破荊門,宜都二城。”
“蕭銑知悉后派大將文士弘率兵數萬屯于清江,李孝恭決意乘勝一戰。”
“李靖認為文士弘士氣正盛,銳不可擋,勸李孝恭避其鋒芒。”
“李孝恭不從,留李靖守營,親率大軍前往,果然不敵,急率殘部奔逃至南岸。”
“文士弘乘大勝之機,縱兵搶掠,士兵四處掠奪,混亂不堪。”
“李靖見狀,趁亂發兵,大破文軍,俘獲文軍各類戰船四百余搜,殺死溺死的士兵達萬人之眾。”
“后李孝恭派李靖率輕騎五千,兵臨江陵城下,又將清江所獲船只,悉數棄于江中,諸將不解,詢問李孝恭因何棄船。”
“李孝恭表示,此地南至大海,東至洞庭湖,皆為蕭銑所有,他們攻打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