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的軍事才能令人嘆為觀止,甚至讓北方敵人聞風喪膽。
他就是李靖,一個聽起來就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
但這位戰神的戰績可不是吹出來的,他一人滅掉了四個國家!
這可不是一般的恐怖,簡直是逆天級別的存在。
“北周天和六年,李靖出生于隴西官宦士族,家族為隴西李氏丹陽房一支,其父親李詮是隋朝的趙郡太守,襲爵永康縣公。”
“李靖少年心懷大志,成年后出仕隋朝的長安縣功曹,后升遷為駕部員外郎、殿內直長。”
“至隋大業末年,李靖被任命為馬邑郡丞。”
“隋朝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塞外擊敗突厥。”
“李靖探知李淵有謀反的企圖,于是前往江都向隋煬帝告發,但是路途堵塞未能成功,滯留長安。”
“同年,李淵在晉陽起兵,南下攻打長安城,抓住并要斬殺李靖。”
“李靖以義軍剛剛興起、不宜斬殺壯士為由說動了李淵,李世民從中求情。”
“于是李靖得以在李淵的軍中效力,之后進李世民的幕府之中擔任三衛。”
“武德三年,李靖跟從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因功被授與開府。”
“隋末蕭銑占據荊州,李淵建立唐朝后任命李靖前往安撫,但李靖率軍抵達硤州,被蕭銑的軍隊阻擋,不能前行。”
“李淵得知后,下令處死李靖,但在硤州都督許紹的請求下,李靖得以赦免。”
“時逢開州少數民族首領冉肇則反叛,率兵侵犯夔州,李靖率領八百士兵偷襲冉肇則的大營,后設伏殺死冉肇則,俘獲敵軍五千多人。”
“李淵得知后,對其過錯既往不咎,并下旨賞賜李靖。”
“武德四年,李靖向李淵陳述了十條攻取蕭銑的策略,均得到采納,李靖同時受命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行軍長史,再次征討蕭銑。”
“當年八月,李靖在夔州聚集軍隊。”
“正值雨季,蕭銑斷定李靖不可進兵,因此未作防備。”
“李靖則趁此機會出軍攻入蕭銑的城下,任命李孝恭擊敗文士弘,繳獲四百多艘舟艦。”
“后又抓住戰機,率騎兵攻至江陵城,圍困蕭銑,最終迫使蕭銑獻城投降。”
“平定蕭銑后,李靖被被唐高祖李淵封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
“唐武德四年,李淵任命李靖為檢校荊州刺史,并給予任命官職的特權。”
“李靖于是來到桂州招撫嶺南各地的軍閥首領,李靖授予寧真長、馮盎、李光度三個人不同的官職和爵位。”
“使嶺南全部歸降唐朝,之后唐高祖李淵授予李靖嶺南道撫慰大使和檢校桂州總管。”
蘇軾:李靖,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