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八年,李靖身染重病,唐太宗李世民仍賜給他五百匹絹,進位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唐太宗李世民贈李靖為司徒、并州都督,給予四十人的班劍、一套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李清照:隋朝末年,隋煬帝治國無道,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唐國公李淵趁勢在晉陽起兵,最后成功建立唐朝稱帝。
軍功卓著的李世民作為李淵的次子,本來按照儒家立長不立賢的傳統繼承不了皇位。
但形勢所迫,發動玄武門慘案,誅兄弟,逼父皇,成功使自己登上了至尊之位。
所以這樣一位從尸山血海的戰場上自己拼殺出來的鐵血皇帝,被高句麗的蓋蘇文對唐朝主張強硬政策的傲慢態度激怒,準備御駕親征高句麗,去教訓這個狂妄的家伙。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世民深諳糧草對戰爭的重要性。
李世民命令造船四百艘以備用來承運軍糧并派出兩萬人先行試探高句麗的實力。
十一月,派出水兵四萬和在洛陽、長安招募的三千士兵乘三百艘戰艦一路直撲高句麗的都城平壤,陸路由兵部尚書李勣、江夏郡王李道宗為遼東道正副行軍大總管,率領六萬步騎兵和西北邊疆歸附的部族部隊攻取遼東。
御駕親征可不是小事,唐太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對后方的安排相當周密,遠遠勝過隋煬帝。
畢竟當年隋煬帝前方打仗戰略失誤,沒有認真考慮軍事部署,而且與后方的聯系不夠緊密,造成楊玄感后方造反的事不能及時得到消息而作出緊急應對策略,釀成大禍,這事過去還沒多久。
唐太宗把自己最信任的房玄齡留在國都長安,太子李治于定州監國,國內各級政府機構需要唐太宗親自批閱的表章,由定州通往遼東的沿途驛站飛馬傳遞給唐太宗,再通過太子把處置措施傳達給留守內地的各級官員來執行。
所以唐太宗就算身在遼東,對國內的事情還是盡在掌握之中。
如此安排,李世民還是不放心。
他不放心在家養病的李靖,唐太宗對李靖始終心存猜疑,他不放心自己御駕遼東之時李靖卻病臥在京師之中。
那日朝堂之上商討征遼東之事時,李靖就稱病不能打仗而告假養病,唐太宗特意在出發之前到李靖家中探望他。
司馬懿是曹魏時期的名將,謀略超群,精通兵法戰策,多次率兵對抗諸葛亮的北伐,逐漸成為功高權重的曹魏重臣。
魏明帝曹權去世后,司馬懿與曹爽同奉遺詔輔佐曹芳繼位,但受到曹氏一族成員的排擠索性裝病不出。
后來司馬懿父子趁曹芳、曹爽離京打獵游玩之際,發動政變殺掉曹爽,司馬氏就相繼把持朝政,其孫司馬炎最后取代曹魏而建立晉朝。
李世民把臥病在家的李靖比作司馬懿,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李靖就算真的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也要硬撐著起來披掛上陣。
李靖帶病跟隨唐太宗踏上征途,在洛陽過完春節以后,李靖是一邊喝藥一邊趕路,藥罐子不離身,到相州時。
李靖的病情加重到了不能再經受車馬顛簸的程度,李世民沒想到李靖真的撐不住了,便安排李靖相州養病。
李靖臥病相州,雖然不是唐太宗最初所期望的,但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大概知道李靖的病情了,也不想為難曾經為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戰功的老臣。
唐太宗心想著,李靖只要離開京畿重地,呆在相州如虎落平原,就算有異心搞事情短時間內也難以形成氣候。
而且當時的相州刺史可是他的兒子越王李貞,由李貞來監視李靖的一舉一動,自己至少可以寬心一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