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
生于隋大業九年,卒于唐永淳二年,主要事跡在唐大宗、高宗時期。
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唐貞觀后期,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從貞觀十八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
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土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
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張土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
薛仁貴聞訊后,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于馬鞍,降伏余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貞觀十九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麗守軍。”
“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率軍20萬依山駐扎,抗拒唐軍。”
“唐太宗視察地形后,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這時,薛仁貴自恃驍勇強悍,想立奇功。”
“即穿上異于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腰挎兩張弓,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
“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
“站在高處觀戰的唐太宗望見,戰后特召見薛仁貴,賜馬2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并提升為游擊將軍,云泉肘果毅,職守皇宮玄武門。”
“及唐征高麗還軍,唐太宗還加封薛仁貴右領軍郎將。”
“征高麗后到唐高宗時期,薛仁貴一直守衛玄武門。”
“永徽五年,唐高宗行幸萬年宮,第一天夜里就遇山洪暴發,直沖萬年宮北門,衛土們見水勢兇猛各自散去。”
“而薛仁貴登門向宮內呼叫水至,唐高宗聽到喊叫,急忙出宮跑到高處。”
“當唐高宗回頭看時,大水已經涌進了他的寢殿。”
“躲過大難,唐高宗感激薛仁貴,特賜薛仁貴御馬1匹。”
“顯慶三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討高麗,以薛仁貴為其副將。”
“薛仁貴于貴端城擊敗高麗軍,斬首三千余圾。”
“第二年,薛仁貴又和梁建方、契苾何力等,與高麗大將溫沙門戰于橫山。”
“當時,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
“接著,又與高麗軍戰于石城,遇善射敵將,殺唐軍10余人,無人敢擋。”
“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入,直取敵將。”
“那個敵將懾于薜仁貴勇武,來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貴生擒。”
“不久,薛仁貴與辛文陵在黑山戰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戰后他因功拜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龍朔元年,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
“唐高宗詔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擊九姓回紇。”
“臨行,唐高宗特在內殿賜宴。”
“薛仁貴應命,置甲取弓箭射去,只聽弓弦響過,箭已穿五甲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