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大吃一驚,當即命人取堅甲賞賜薛仁貴。”
“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后,回紇九姓擁眾10余萬相拒,并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
“薛仁貴臨陣發了箭射死3人,其余騎士懾于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
“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
“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3人。”
“從此,回紇九姓衰敗,不再為邊患。”
“乾封元年,高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死,其子泉男生繼位,但為其弟泉男健驅逐,特遣使者向唐求救。”
“唐高宗派龐同善、高偘前去慰納,為泉男健所拒,于是,唐高宗命薛仁貴率軍援送龐同善、高偘。”
“行至新城,龐同善為高麗軍襲擊,薛仁貴得知后,率軍及時趕到,擊斬敵首數百級,解救了龐同善。”
蘇軾: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天生神力,勇武過人。
薛仁貴年少時應募從軍,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征戰生涯。
唐太宗貞觀年間,唐太宗想親征高麗,也就是朝鮮半島一帶。
太宗招募猛將。薛仁貴去將軍張士貴處應募,成了張士貴的部下。
張士貴的部隊行至安地時,正好碰到郎將劉君印率領的部隊為當地的反動武裝所困。
薛仁貴向張將軍請戰,單騎直沖敵營,很快就斬首敵將、擊敗敵軍返回。此戰之后薛仁貴名聞三軍。
薛仁貴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太宗專門召見了他,賞賜良馬兩匹,上等的絹四十匹,賜奴仆十人,并破格提升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
大軍返回后,唐太宗再次召見薛仁貴,感慨萬分。
此次,唐太宗加封薛仁貴為右領軍郎將。
此后直到唐高宗時期,薛仁貴一直守衛玄武門。
玄武門兵變是我們熟悉的宮變,玄武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薛仁貴得到了唐朝君王的極致信任。
薛仁貴與辛文陵一起帶兵在黑山即遼寧西南與契丹作戰,生擒契丹王阿仆固及其將領軍士。
此戰后他因公拜左武衛將軍,被封為河東縣男,這是爵位。
薛仁貴領兵出征回紇九姓。薛仁貴率軍達天山后,回紇九姓的大軍約十余萬之眾與薛仁貴對峙。
回紇氣焰囂張,多人臨陣挑戰,薛仁貴隨即遠距離臨發三箭射死三人,將回紇的氣焰一滅到底,戰前回紇騎士攝于薛仁貴神威,都下馬投降。
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九姓回紇大敗,所降全部坑殺。
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回紇九姓殘兵敗將,活捉首領兄弟三人。
薛仁貴大勝之后,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上,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回紇逐漸敗落,唐軍東北邊關的壓力稍減。
后來,薛仁貴又接連打下扶余及吉林農安一帶。
他因戰功被唐高宗封為本衛大將軍,爵位為平陽郡公。
薛仁貴被封為瓜州長史,不久又被封為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即山西大同打擊突厥的阿史那元珍。
薛仁貴打敗突厥軍,斬首萬余人,俘虜二萬人,奪得駝馬牛羊三萬余頭。
突厥人從此更加懼怕薛仁貴,現今薛平貴戍邊,突厥人更加不敢侵犯唐朝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