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十二月,王陽明受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世襲,歲祿一千石,然不予鐵券,歲祿不發。
明世宗嘉靖元年正月,王陽明上疏辭讓新建伯爵,沒能得到批準;
同年二月,其父王華去世,王陽明還鄉丁憂;
同年七月,王陽明再次上疏請辭爵位,依然未予批準。
此后數年,王陽明長期棲居浙江,不問政事。
明世宗嘉靖六年,兩廣地區思恩、田州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王陽明得旨起復,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及江西、湖廣軍務。
出征途中,王陽明提出了招撫為上策,征剿為輔助的平叛策略。
同年十二月,王陽明率軍抵達思恩,盧蘇、王受不戰而降;
嘉靖七年二月,王陽明揮師南寧,思田叛亂迅速平息;
嘉靖七年七月,八寨、斷藤峽盜亂進剿殆盡,思田靖亂全面獻捷。
王陽明的肺結核病情因戰事而進一步惡化。
他數次上疏朝廷,乞求告老還鄉養病,但始終未得批復。
平定思田叛亂后,王陽明于當年八月,不等朝廷回復便啟程返鄉。
十一月二十九,王陽明在歸鄉途中,于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鋪在船上病故,臨終前留下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死后,靈柩于次年回歸紹興故里,葬于山陰洪溪。
然而,朝廷卻認為王陽明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就啟程歸鄉,屬于擅離職守,因而停止其爵位的世襲,不封謚號,禁止陽明學。
盡管如此,陽明門人仍然四處建立陽明祠,傳播陽明學。
直到隆慶元年,新即位的明穆宗朱載坖才同意,追授王陽明為新建侯,謚號文成;
次年又允許王家后人世襲新建伯爵位。萬歷十二年,王陽明從祀孔廟,為明朝有資格從祀孔廟的四人之一。
王陽明繼承儒家民本思想,提出治國理政必先親民、愛民。
主政江西廬陵期間,上任伊始便公開上疏爭辯,為民減免苛捐雜稅。
巡撫南贛戡亂時期,王陽明在籌集平叛軍餉過程中,通過向朝廷具陳上表《疏通鹽法疏》,諫言改革南贛官鹽征稅流通管理體系,繼而達成了籌響不加重稅負,辦事不驚擾民眾的良性治理;
南贛由亂到治階段,王陽明又基于民本思想,再度上表《議南贛商稅疏》,諫言將南贛地區征得鹽稅用之于民,恢復經濟建設,減輕百姓負擔,有力促進了南贛地區的社會經濟恢復性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