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是沛縣人,早年以殺狗為生,后來曾和劉邦一起藏到了芒山和碭山一帶的山澤之間。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等人在蘄縣起義,等到了陳縣,陳勝便開始稱王,號稱張楚。
而各郡縣的人便大多通過殺掉本地的官員來響應陳勝的起義。
見此情景,沛縣縣令十分恐懼,打算直接率領沛縣子弟叛秦起事。
在主吏蕭何和獄掾曹參的建議下,沛縣縣令打算利用逃亡在外的人來脅持群眾聽從命令。
故而,樊噲被沛縣縣令派去召來已有近百人隊伍的劉邦。
“到了沛縣后,劉邦被推選為沛公,樊噲則被任命為舍人。”
“剛被任命為舍人,樊噲便跟隨劉邦前去進攻胡陵、方與。”
“隨后,樊噲又帶領軍隊回去駐守豐邑,并在豐邑一帶擊敗了泗水郡監的軍隊。”
“而后,樊噲又帶領軍隊向東進發,先是平定了沛縣,在薛縣的西邊擊敗泗水郡守的軍隊;”
“后又在碭縣東面與司馬枿交戰,擊退敵軍并斬了十五個人的首級,因此也被賜與了國大夫的爵位。”
“之后,樊噲跟隨劉邦前往濮陽攻打章邯的軍隊。”
“在攻城的時候,樊噲率先登城,斬了秦兵二十三人的首級,又被賜予了公大夫的爵位。”
“此后,樊噲一路跟隨劉邦征戰,身先士卒。”
“跟隨劉邦攻城陽時,樊噲率先登城,同時還攻占了戶牖,打敗了李由的軍隊,斬了十六人的首級,被賜予上間爵位。”
“跟隨劉邦在成武圍攻東郡郡守郡尉時,樊噲再次擊退敵人,斬了十四人的首級,俘虜了十一人,被賜予了五大夫的爵位。”
“而后,樊噲跟隨劉邦襲擊秦軍,先后打敗了河間郡守、秦朝將領趙賁及楊熊的軍隊。”
“因擊退敵軍,斬殺并俘虜敵軍,樊噲被賜予他卿的爵位。”
“在攻打宛陵時,樊噲再次率先登城,斬了八個人的首級,俘虜四十四人,劉邦便賜予他賢成君的封號。”
“隨從劉邦去攻長社和轘轅時,樊噲封鎖黃河渡口,先向東進軍,在尸鄉攻打秦軍;”
“后又向南進軍,在韜邑攻打秦軍。”
“在陽城打敗了南陽郡守呂齮后,樊噲又向東攻打宛城。”
“后因在酈縣擊退敵人,樊噲獲得了頗多的封賞。”
“漢元年十月,劉邦的軍隊先于各路諸侯到達霸上。”
“到達霸上時,樊噲斬殺了都尉,斬了十人的首級,俘虜了一百四十六人,降服敵兵二千九百人。”
“而后,秦王子嬰在軹道旁投降,劉邦便將秦王交給了官吏,自己率軍向西前往咸陽。”
“到達咸陽后,看著秦宮數以千計的宮室、帳幕、狗馬、珍寶和美女,劉邦便想要留下住在宮中。”
“見此情景,樊噲便勸諫劉邦出去居住,但劉邦不肯聽從。”
“等張良再次進行勸諫后,劉邦才封閉了秦宮的貴重珍寶、財物和庫房,帶領軍隊回到了霸上。”
“漢元年十一月,項羽率領諸侯軍西進,想要入關,但關門緊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