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元年,匈奴入侵殺死了遼西太守,韓安國將軍戰敗,被遷調到右北平,數月后病死。
因此,漢武帝又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郡太守。
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殺了霸陵尉。
匈奴聽說李廣駐守右北平后,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數年不敢侵犯。
石建去世后,漢武帝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元朔六年,李廣被任命為后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塞征伐匈奴。
許多將領因戰功被封侯,但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
“元狩二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行兩路。”
“行軍約幾百里后,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士兵們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
“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后向李廣報告,說匈奴敵兵很容易對付,士兵們這才安心。”
“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漢兵陣亡過半,箭也用光了。”
“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然后親自用大黃弩射匈奴的副將,射死幾人后,匈奴的軍隊漸漸散開。”
“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李廣卻神態自然,并且更加注意整頓軍隊。軍中從此皆佩服李廣的英勇。”
“第二天,李廣繼續奮力作戰,張騫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解圍退去。”
“這時,李廣的軍隊幾乎已經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
“按漢朝法律,張騫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但張騫用錢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李廣的堂弟李蔡曾和李廣一起侍奉漢文帝。”
“漢景帝時,李蔡因已有軍功,賜二千石祿;”
“武帝元朔五年,李蔡任輕車將軍,后因隨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被封為樂安侯。”
“元狩二年,李蔡任丞相。李蔡的聲名不如李廣,卻被封為列侯,官至三公。”
“李廣曾和王朔私下閑談,回憶起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他沒有一次不參戰,各部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不及中等,但憑借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
“他自覺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軍功可以獲得封地,落得如此境地,他不知道是因為自己沒有封侯的骨像,還是說命該如此。”
“王朔讓李廣想一想,自己是否做過令人悔恨的事情。”
“李廣說,自己做隴西太守的時候,有一次羌人反叛,他誘降了八百多人,但最終卻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殺了。”
“王朔認為,這就是李廣不被封侯的原因。”
“元狩四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大舉出征匈奴,李廣請求隨行。”
“初時,漢武帝認為他年事已高,沒有答應,但經不住李廣多次請求,漢武帝最終讓他出任前將軍。”
“李廣隨衛青出塞以后,衛青活捉到一名匈奴兵,得知了單于住的地方。”
“于是,衛青就帶領精兵去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并,并從東路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