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路迂回繞遠,缺少水草,大軍勢必不能并隊行進。”
“李廣請求說,自己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至今才得到一次與單于對陣的機會,他愿做前鋒,先和單于決一死戰。”
“但是,衛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的警告,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讓他與單于對陣,以免俘獲單于的目標落空。”
“當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侯爵,隨衛青出征,任中將軍,衛青想讓公孫敖與自己一起對陣單于,所以,故意把李廣調開。”
杜甫:李廣知道內情,因此堅決要求衛青收回調令。
但是,衛青不僅沒有答應,還命令長史寫文書發到李廣幕府,讓他趕快到右將軍部隊中去。
李廣心中惱怒,沒有向衛青辭行就領兵起程,與右將軍趙食其合兵后從東路出發。
結果,因為軍隊沒有向導以致迷失道路,李廣落在衛青之后。
而匈奴單于在戰中逃跑,衛青也沒有戰果,只好回兵。
衛青向南行渡過沙漠時,遇到了李廣和趙食其。
李廣謁見衛青之后,回到了自己軍中。
衛青派長史帶著干糧和酒送給李廣,順便向李廣和趙食其詢問迷失道路的情況,因為衛青要給漢武帝上書報告詳細的軍情。
但是李廣沒有回答。衛青又派長史責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認為校尉們沒有罪,是他自己迷失道路,愿意親自到衛青的幕府去受審對質。
到了衛青幕府后,李廣對其部下說,他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
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他的部隊去走迂回繞遠的路,偏又迷失了道路,這或許是天意。
況且他已六十多歲了,不愿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
之后,李廣拔刀自刎。
李廣去世后,李廣軍中所有將士都為之痛哭。
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為李廣落淚。
右將軍趙食其單獨被交給執法官吏,本應判死罪,但趙食其用財物贖罪,降為平民。
李廣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當戶、李椒、李敢,三人都任郎官。
李當戶和李椒都比李廣先去世。
李敢曾以校尉官的職位隨霍去病出擊匈奴左賢王,因軍功被封關內侯,并接替李廣任郎中令,后因打傷衛青,被霍去病射死。
李敢之子李禹受太子寵愛,但李禹貪財好利,李氏家族日漸衰微。
李當戶遺腹子李陵,曾任騎都尉,攻打匈奴時被誘降,后娶匈奴單于之女,漢武帝因此殺其母親及妻兒全家。
從此,李家的名聲敗落,隴西一帶曾為李氏門客的人士,都以此為恥。
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代,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因斬獲敵人首級眾多,被封為漢中郎。
漢景帝劉啟即位后,任李廣為隴西都尉,又改任為騎郎將。
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聲名大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