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與董卓交好,他從長安逃到洛陽,歸附董卓,董卓設宴款待;”
“皇甫堅壽搶步向前,當眾與董卓爭辯,叩頭流淚,希望董卓能赦免父親皇甫嵩;”
“在座的人都受到感動,紛紛起身離席,幫助皇甫嵩求情。”
“董卓于是起身,拉著皇甫堅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又下令釋放皇甫嵩,并任命他為議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等人誅殺董卓;”
“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征西將軍,不久又升任車騎將軍。”
“同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舉兵攻陷長安,殺死王允等人。”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同年八月,皇甫嵩升任太尉。”
“同年十二月,皇甫嵩被罷免太尉之職,改任光祿大夫,不久升任太常。”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作亂,舉兵互相攻擊;”
“不久,皇甫嵩病逝,皇甫嵩死后,漢獻帝劉協下詔追授其驃騎將軍印綬。”
蘇軾:當皇甫嵩戰功威震天下的時候,漢陽人閻忠建議皇甫嵩自號稱王、奪取天下。
可皇甫嵩卻堅定地說要“委忠本朝,守其臣節”,拒絕了閻忠的建議。
理性來看,在當時的昏暗政局下,宦官專權,誹謗潮生,皇甫嵩統帥強勁的漢軍精銳,為將在外,更易招致猜忌,所以,閻忠建議不無道理。
但皇甫嵩還是堅守初心,即便橫遭非議,也無怨無悔。這是高風亮節的忠貞本色。
東邊的黃巾軍剛剛平定,西邊甘青一帶的羌人又起事了。
金城人邊章、韓遂帶領羌人,攻打三輔地區。
漢靈帝遂調皇甫嵩回鎮長安,保衛皇陵。
皇甫嵩率軍與涼州羌軍作戰,擊敗羌軍統帥王國,徹底平定了羌亂。
可是,此時的東漢政局翻云覆雨,波譎云詭。
漢靈帝駕崩,何進謀誅宦官,何太后不肯下詔,于是何進召董卓進京。
其間誅殺宦官、董卓把持朝政的過程,是史上少有的宮廷內亂。
而董卓嫉妒皇甫嵩,且兩人本有過節,所以,董卓準備對皇甫嵩下手,逮捕了皇甫嵩。
但由于皇甫嵩威望極高,且賴各種力量的救援,他才得免死,被任為御史中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