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叛亂,姜維意圖趁機攻打秦川,又率數萬士卒從駱谷進軍駐守沈嶺,魏大將軍司馬望和鄧艾皆駐守長城以對抗姜維。”
“姜維前往芒水,靠山扎營并多次挑戰魏軍,司馬望和鄧艾依靠固守堅城而不戰。”
“景耀元年,姜維聽聞諸葛誕戰敗之后班師成都,再次被拜為大將軍。”
“景耀五年,姜維率軍向漢中出發伐魏,蜀將侯和被鄧艾擊敗而退守沓中。”
“姜維由于多年與魏國征戰不勝,被操控政權的宦官黃皓與右大將軍閻宇構陷,黃皓私下意圖廢掉姜維擁立閻宇。”
“姜維也懷疑黃皓的舉動,因此感到危險恐懼而不返回成都。”
“次年,姜維上書后主劉禪,請求其派遣張翼、廖化率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止魏將鐘會進攻。”
“但由于黃皓相信鬼巫之說,而后向后主劉禪建議按下此事,而群臣對此并不知情。”
“同年,鐘會率軍進攻駱谷,鄧艾也同時進軍沓中,于是劉禪派遣右車騎廖化前往沓中支援姜維,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到陽安關口在外圍相助。”
“等到姜維到達陰平后,他聽聞魏將諸葛緒攻打建威,于是前往駐守,后姜維被鄧艾擊敗并退守陰平。”
“鐘會遣別將進攻關口,守將蔣舒投降,而姜維等人聽聞后舍棄陰平,與張翼、”董厥匯合退保劍閣以抗拒鐘會。”
“鐘會致信姜維稱其德略并意圖勸降,姜維沒有回信并扎營駐守。”
“后姜維等人聽說諸葛瞻兵敗、后主意圖固守成都等消息,率軍由廣漢、郪道查看虛實。”
“不久劉禪敕令姜維在涪軍鐘會軍前投降,鐘會在姜維投降后對其禮遇厚待,并將其印號節蓋全部歸還。”
“魏咸熙元年,鐘會構陷鄧艾之后,趁機率領姜維等人前赴成都,自稱益州牧發動叛亂,同時意圖授予姜維五萬兵馬為先鋒。”
“魏將士獲悉后誅殺鐘會和姜維,姜維終年六十二歲,姜維的妻子兒子都被誅殺。”
蘇軾:姜維周折轉戰,退兵劍閣據守,阻擊正面進攻的鐘會。
鄧艾自陰平險道進軍,突襲成都,后主劉禪未戰即降,蜀亡國。
姜維無奈偽降鐘會,謀圖伺機復蜀,事敗被亂軍所殺。
姜維九次北伐,八出隴右,攻擊雍、涼接合部的隴右,堅信聯合雍、涼羌胡作為盟軍,完全可以達到遮斷隴右的北伐初步目標。
但隴右是魏國的重點防御區域,兵多糧足,加上郭淮、陳泰、鄧艾等良將坐鎮,其北伐敗多勝少,“隴以西可斷而有也”的局面也始終沒有降臨,
最終弱小的蜀國在魏國的南伐中一戰而亡,身死族滅,南柯一夢,成為十足的悲劇性人物。
等到姜維擔任大將軍之后,向后主劉禪建議聽聞敵軍來到,諸圍都聚斂軍隊錢糧,退守漢、樂二城,任憑敵軍進入陰平,鎮守重關與之對抗,令游軍旁出以等待觀察敵軍虛實。
敵軍不能攻占城池,野外沒有多余的糧食,千里運糧自然疲乏;敵軍敗退之際,然后諸城軍隊齊出,與游軍聯合與之爭斗,以此戰術來殲滅敵人。
于是漢主劉禪命令漢中守將胡濟駐守漢壽,監軍王含駐守樂城,護軍蔣斌駐守漢城。
后姜維率軍多次與魏軍征戰,取得不少戰績。
蜀漢建興六年,姜維從天水郡投降諸葛亮的時候,正好被諸葛亮派遣防守街亭的馬謖被張郃擊敗,諸葛亮率領大軍撤退,而姜維母親仍在天水冀縣。
后來,姜維母親致信姜維回到天水冀縣,姜維寫信回復母親表示良田百頃,不在乎其中的一畝田地,而人如果有遠大的志向,也不在乎應當回家。
姜維曾上書劉禪,請求追謚趙云,姜維認為趙云往日跟隨先帝劉備,功勞戰績非常顯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事跡值得書寫。
昔日當陽橋一戰,義氣可以貫穿金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