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抗安葬父親,還都復命時,孫權拿出當時告發其父的二十條罪狀來質問陸抗,陸抗一一與孫權核實,為父辯白,澆滅了孫權的怒火。
太元元年,陸抗因為重病來到都城建業醫治時,此時孫權大限將近,他當著陸抗的面燒毀了曾經詆毀陸遜的材料,這位三國中活得最久的君王在臨終前低下了高貴的頭顱,換來一位良臣一生的忠心。
建興元年,吳帝孫權去世,其子孫亮繼位,大赦全國,各在位的文武官員都晉爵加賞,閑散官員加升一級,陸抗被拜為奮威將軍。
然而此時的東吳官場上卻是暗潮涌動,挾東興大捷之威的太傅諸葛恪沒有意外地被合肥新城所攔截,但諸葛恪沒有反思過錯,而是越發的跋扈,被新帝孫亮與衛將軍孫峻設計誅殺。
然而這場內耗并沒有結束,孫峻在表了一波忠心后立刻對宗室下手,激發了更大的矛盾,甚至孫亮還被廢身亡。
有父親插手東宮之爭的前車之鑒,陸抗沒有加入這場內斗大戲當中,而是鎮守要地,巍然不動。
永安二年,陸抗被吳景帝孫休拜為鎮軍將軍,于次年,假節。
元興元年,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即位,加陸抗為鎮軍大將軍。
鳳凰元年是陸抗揚名之時,吳丞相步騭次子步闡舉西陵城投降晉國,還把長兄的兩個兒子送去當人質。
陸抗反應不慢,立刻發兵進攻步闡。
但晉帝司馬炎的動作同樣迅速,分三路人馬接應步闡,其中就有陸抗的一生之敵——羊祜。
陸抗比晉國援軍先一步到達西陵城下,但他沒有急于速勝步闡,而是構筑高墻,“內以圍闡,外以御寇,晝夜催切,如敵以至”。
眾將不解,求戰心切,不得已,陸抗先讓眾人打了一場,果然難以攻克,這才使得諸將信服。
此時,晉國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的援軍也趕來了,不過陸抗早有準備,將羊祜和晉國主力悉數阻擋在了江陵城外,又預判了楊肇的進攻意圖,在逼退晉軍后,陸抗全力攻打西陵,斬殺了叛變的步闡。
陸抗這番大手筆讓他聲名赫赫,加上他不像諸葛恪、孫峻那樣立有大功就目中無人,“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羊祜知道自己碰到了一生之敵。
雖然東吳看上去有一戰之力,但有識之士也發現了東吳不過是外強中干罷了,其中就包括羊祜。
那時,蜀漢已滅,曹魏被晉取代,東吳和晉各占據荊州半壁,為了進一步瓦解東吳的意志,羊祜攻心為上,實施懷柔策略,使吳人心悅誠服,懾于東吳苛政而投降羊祜的吳人比比皆是。
“陸抗接到步禪叛變的消息后,立即命將軍左奕、吾彥討伐。
“晉武帝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令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救援步闡。
“陸抗令各路大軍包圍西陵,從赤谿到故市構筑工事,對內包圍步闡,對外抵抗晉王朝援軍。
“有將領建議可以趁現在士氣高漲之時發動進攻,等晉的援軍趕到時已攻克西陵,不需要用包圍的方法。
“陸抗表示西陵地勢險要,城墻堅固,糧草充足,不能馬上攻取,而不修筑防御工事晉軍到時我軍就會腹背受敵。
“但眾將領堅決請求發動攻擊,陸抗下令作一次攻擊,結果一無所獲,各將領才安心修筑圍城工事。
“此時,晉派羊祜進攻江陵,而陸抗卻率軍赴西陵督戰,東吳將領勸說陸抗在江陵督戰,陸抗認為西陵是戰略要地不能丟失,于是奔赴西陵。
“十一月,晉楊肇率軍抵達西陵,陸抗命公安督孫遵沿長江南岸迎戰羊祜;
“水軍督留慮逆長江西上,迎戰徐胤;陸抗親率主力部隊,進入西陵圍城軍營壘陣地迎戰楊肇,此時東吳將領朱喬、俞贊叛逃至楊肇軍中。
“陸抗考慮到俞贊熟悉軍中布防,于是連夜調整部署,將吳軍防守較弱之地換上精兵,次日,禁軍果然進攻此處,陸抗下令吳軍反擊,晉軍大敗。
“十二月,楊肇兵團在陸抗輕兵的追擊下瓦解,羊祜各軍也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