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魏國新敗無力抵抗,應該迅速出兵伐魏,由于得不到支持,諸葛恪很快兵敗了。
可剛愎自用的諸葛恪做出來十分危險的行動:罷免官吏、提拔親信、改易宿衛,諸葛恪急于洗刷戰敗的恥辱,卻忘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吳帝孫亮,
而原本與他交善且同為輔政大臣的孫峻也看不下去了,兩人合謀除掉了諸葛恪。
相似但結局相反的一幕同樣發生在曹魏,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先后殺死魏帝曹芳、曹髦,雙方只能先處理內部的麻煩。
在“二宮之爭”中,或許是位卑言輕,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都未曾拉攏丁奉,
丁奉也沒有讓自己身陷囹圄,如今憑借東興大捷的戰功榮登高位,丁奉依然沒有參與政權爭斗,
他先后奉命去接應在壽春叛亂反魏的文欽、諸葛誕等人,對孫峻、孫綝的執政都沒有芥蒂,直到吳景帝孫休即位并找上了他。
孫權留下的輔政大臣諸葛恪、呂據、滕胤皆被對兄弟殺害,孫綝甚至還行廢立之事,
把東吳的政堂搞得烏煙瘴氣,孫休想要重振朝堂,在問計丁奉后成功誅殺孫綝,
丁奉因在此事中的功勞,遷大將軍、加封左右都護,終于到了東吳武將的頂峰。
在丁奉等人的勉強支撐下,東吳把蜀漢、曹魏都拖沒了,
但面對更強大的司馬晉就沒什么辦法了,盡管丁奉用離間計支走了西晉鎮守淮南的大司馬石苞,
但攤上了有名的暴君孫皓,加上自己位高權重后難免驕縱自傲,在其去世后,
孫皓殺其子丁溫,流放其家屬,這位歷仕四帝的宿將的下場令人唏噓。
“先是派遣朱異、唐咨等將前去救援諸葛誕,隨后又派遣丁奉和黎斐前去解圍,”
“并命丁奉為先鋒,屯駐黎漿,后因丁奉力戰有功,被升為左將軍。”
“太平二年,孫亮與孫綝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不久后,孫亮開始追究其姐孫魯育被孫峻冤殺的事情,并以孫魯班之子朱熊、朱損沒有盡力阻止冤殺為由加以懲罰。”
“丁奉奉孫亮命令,在虎林誅殺朱熊,隨后在建業殺朱損。”
“這一事件導致孫亮與孫綝之間的矛盾加劇,太平三年九月,孫綝廢黜孫亮,立孫休為帝,改元永安。”
“孫休即位后左將軍張布合謀殺孫綝,張布以丁奉能斷大事向孫休舉薦丁奉,””
“于是孫休召見丁奉并提出,因孫綝專政,欲誅殺他的想法,丁奉提出,孫綝黨羽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