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知道后,大贊徐晃,認為他的功勛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在徐晃帶隊凱旋后,曹操親自出城到七里之外的地方迎接,為徐晃設宴慶祝。”
“宴席上,曹操向徐晃勸酒,表示能保住樊城、襄陽都是他的功勞。”
“當時各路軍隊聚集在一塊,曹操巡視的時候有士兵離開隊列來看,而徐晃的軍隊隊列整齊,士兵巋然不動,曹操認為徐晃有周亞夫之風。”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陽崩逝,曹丕即位為魏王,冊封徐晃為右將軍之職,賜爵逯鄉侯。”
“曹丕登基稱帝后,又晉封徐晃為楊侯,命令他和征南將軍夏侯尚一起到上庸去討伐劉備,他們順利擊破上庸打敗了劉備。”
“之后魏文帝任命徐晃在陽平關鎮守,轉而封他為陽平侯。”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因為徐晃在襄陽抵御吳國將軍諸葛瑾有功,朝廷為他增加食邑二百戶,“加上以前的共計三千一百戶。”
“后來徐晃病重,留下遺言要用平時穿的衣服收殮他。”
“太和元年,徐晃去世,朝廷為其上謚號壯侯,他的兒子徐蓋繼承了爵位。”
“徐蓋死后,由兒子徐霸襲爵。明帝拆分了徐晃的食祀,封他的兩個兒孫為列侯。”
“正始四年秋七月,徐晃配享太祖廟庭。”
蘇軾:徐晃河東解良人,與關羽是同鄉。
出身小吏,在重視出身門第的東漢社會,地位卑微,本無出頭之日。
適逢亂世,徐晃也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出人頭地。
徐晃最開始在楊奉帳下,楊奉因護駕有功封車騎將軍,徐晃擔任騎都尉,受封都亭侯。
但是好景不長,楊奉后來因攻擊獻帝車駕被曹操所敗,逃亡到袁術處,后被劉備所殺。
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徐晃沒有再追隨楊奉,而是明智地選擇投靠曹操。
后來,徐晃也表達了在亂世中得遇到明主的幸運。
曹操先派遣徐晃剿滅黃河南岸的賊寇,徐晃剿滅賊寇后,被曹操任命為裨將軍。
徐晃從此正式開始了南征北戰的征戰生涯,建安三年征呂布,四年征眭固,五年征劉備,三年間征戰從未缺席,徐晃通過自身的優異表現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然而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徐晃與史渙隨后全程參與了官渡之戰,并且成功地打擊了袁紹的后勤補給線,焚燒了袁紹部將韓猛押運的糧草,在官渡之戰中立下大功,并因功升為偏將軍,進爵都亭侯。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掌控的東漢朝堂對官職爵位賞賜非常嚴格,非立大功不授。
關羽在官渡之戰斬顏良誅文丑才授予漢壽亭侯,可見徐晃在官渡之戰中功績。
曹操軍隊素有屠城的傳統,以此震懾敵人。
在曹操平底袁紹勢力過程中,徐晃卻主張對一些抵抗的城市以勸降為主,不要濫殺無辜。
這說明徐晃不止是一員戰將,也具備了相當的智謀和韜略,徐晃的招降策略減少了曹軍的傷亡,加快了平定袁紹殘余勢力的進程。
徐晃追隨曹操平定了袁紹的冀,青,幽,并四州,又參與了白狼山之戰,一舉平定了袁尚,袁熙兄弟,鏟除了袁紹殘余勢力。
徐晃因積累軍功,被拜為橫野將軍。
不久曹操赤壁之戰中戰敗,徐晃配合堅守江陵的曹仁抵擋關羽的攻擊,保證江陵后方的安全,表現不俗。
徐晃打完南邊打北邊,先追隨夏侯淵平定關中地區的叛亂,后曹操親征西北軍閥馬超韓遂,臨黃河不得渡,徐晃自告奮勇率領一只精兵在蒲板津渡河建立灘頭陣地,曹操大軍得以渡過黃河。
在曹操平定馬超韓遂后,徐晃輔佐夏侯淵經略關中等西北地區。在征討漢中張魯之戰中,因立下戰功升平寇將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