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馬超攻破蘇氏塢堡時,塢堡中有駿馬百余匹。
馬超的部下將士都紛紛爭搶膘肥體壯的馬匹,只有將軍龐德選了一匹體形瘦小而丑陋的馬,眾人都嘲笑他。
后來龐德追隨馬超在渭南與曹操的軍隊作戰,龐德的這匹瘦馬腳程迅疾,其他人的馬都追不上,眾人這才佩服龐德有相馬的本事。
在討伐郭援、高干的戰斗中,龐德擔任軍隊先鋒官,身先士卒,將敵人中一位將領的首級斬下,他不知道這人是郭援。
大戰結束后,眾將士都說郭援死了,但是找不到他的首級。郭援是主將鐘繇的外甥;
鐘繇看到龐德的箭囊旁邊掛著一顆首級,當即悲痛大哭。
龐德這才知道自己斬殺的人是郭援,他向鐘繇謝罪;
“龐德是南安郡人,早年在郡府擔任小吏,又曾在州府擔任從事;”
“初平年間,龐德跟隨征西將軍馬騰征討反叛的羌人和氐人,屢立戰功,逐漸升任校尉。”
“建安年間,曹操在黎陽征討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袁譚派遣部將郭援、高干等人攻占河東郡,曹操命令部將鐘繇率領關中地區的將領前往討伐。”
“龐德跟隨馬騰的兒子馬超在平陽抵抗郭援、高干的部隊,龐德擔任軍隊先鋒官,率兵進攻郭援、高干,大破敵軍,龐德親自斬殺了郭援。”
“戰后,龐德因功被任命為中郎將,封為都亭侯。”
“后來,黑山軍首領張白騎在弘農郡起兵造反,龐德再次追隨馬騰出兵征討,在東崤山和西崤山之間大破敵軍。”
“每次出戰,龐德總是身先士卒,率先攻陷敵人陣地,擊潰敵人,勇武冠絕全軍。”
“建安十三年,馬騰被朝廷征召為衛尉,前往京城入朝任職,龐德留下來,歸屬馬超指揮。”
“建安十六年,馬超起兵反叛,曹操在渭南擊敗馬超的軍隊,龐德跟隨馬超一起逃到漢陽郡,據守冀城。”
“曹操派部將夏侯淵繼續進攻馬超,馬超戰敗逃到漢中,龐德跟隨馬超一起依附割據漢中的張魯。”
“建安十九年夏天,馬超率眾南下益州投降劉備,龐德繼續留在張魯帳下效力。”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漢中張魯,平定漢中。”
“同年十一月,張魯率領部眾投降,龐德也在此期間隨之投降曹操。”
“曹操夙來聽說龐德驍勇善戰,任命他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封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等人據城反叛,曹操命征南將軍曹仁率軍征討,龐德率部追隨曹仁前往平叛,攻克宛城,斬殺侯音與衛開兩人。”
“平定宛城叛亂后,龐德于是率部南下,駐扎在樊城,打算進軍討伐鎮守荊州的劉備部將關羽。”
“龐德的堂兄龐柔當初追隨馬超投奔了劉備,此時正在漢中與曹操的軍隊作戰,因為這個原因,當時駐守樊城的眾將士都懷疑龐德的忠誠。”
“龐德對眾人表示,自己既然得到曹操的賞識和恩典,必然以死報效;”
“他打算親自率部進攻關羽的軍隊,不是自己殺了關羽,就是關羽殺了自己。”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率大軍襲擊樊城,龐德與于禁等協助曹仁共同守衛樊城。”
“龐德親自出城與關羽交戰,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
“那時龐德常騎乘白馬,關羽的士兵稱他為白馬將軍,對他很是忌憚。”
“曹仁派遣龐德率部在樊城北邊十里的地方駐扎,碰上連下十幾天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