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字子孝,是魏武帝曹操的堂弟,年少時喜歡弓馬騎射,不注意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杰并起,曹仁在淮水、泗水一帶周游,暗地里聚集了一千多人。
后曹操起兵,曹仁帶著這千余名豪杰歸附了曹操,在曹操麾下擔任別部司馬,行使厲鋒校尉職權。
漢獻帝初平四年,在曹操與袁術的戰役中,曹仁大有斬獲。
后又跟隨曹操出征徐州,在軍中督領騎兵,做先鋒,屢立戰功。
“在攻打徐州陶謙時,曹仁先大敗其屬將呂由,回軍后和大軍在彭城會合,又打敗了陶謙的軍隊,”
“之后又跟隨曹操攻打費、華、即墨、開陽,再次用騎兵打敗陶謙派來救助縣城的軍隊。”
“漢獻帝興平二年曹操征討呂布時,派曹仁進攻句陽,曹仁攻下句陽,活捉呂布的屬將劉何,為曹操之后控制徐州立下功勞。”
“建安元年,曹操平定黃巾軍后,任命曹仁為廣陽太守,但曹操并未安排他去就任,而是留在身邊特許他以議郎的身份督軍。”
“漢獻帝建安二年正月,曹操討伐宛城張繡,曹仁奉命巡行其他各縣并宣布政令,俘虜了三千多名男女。”
“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率兵回來時被張繡的軍隊追擊,曹軍遭受重創后軍心不穩,曹仁當即率兵去激勵所有部下,士氣大振,為曹操最后打敗張繡立下功勞。”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進軍到黃河南岸,命將軍史渙、曹仁渡黃河向北攻擊眭固,眭固北上向投奔袁紹,”
“在犬城與史渙、曹仁相遇,曹仁斬殺眭固,曹操的勢力范圍擴大到黃河以北。”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紹派劉備率軍在汝水、穎水一帶展開軍事行動,這一帶軍民多舉兵響應劉備,曹操為此苦惱。”
“曹仁認為南方諸縣以為曹軍此時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劉備大軍壓境,他們背叛很正常,再加上劉備剛領袁紹兵馬,還未能得其所用,是可以一擊而破的。”
“于是曹操命曹仁率領騎兵追擊劉備,大破劉備軍,收復了所有背叛的縣城。”
“袁紹又派遣將領韓荀阻斷曹軍西方的通道,被曹仁在雞洛山擊敗。”
“自此袁紹不敢再分兵襲擊曹軍,曹仁又與史渙等人劫掠了袁紹自重車輛,燒毀了他們的糧草。”
“建安十年,黃河以北平定后,曹仁追隨曹操圍攻壺關,曹操下令攻城后活埋所有守軍,結果壺關久攻不下。”
“曹仁建議曹操攻城之時留一道城門給士兵一條生路。理由是下令活埋城內人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他們一定會堅守陣地,而壺關城墻堅固,城內糧食充足,強攻下去士兵傷亡多,圍困此城又消耗時日太多,”
“現在讓士兵去進攻抱定必死之心的強敵,不是好策略。”
“曹操聽從了曹仁的建議,不久后,壺關守將投降,曹仁憑借前后多次功績被封為都亭侯。”
“建安十三年,曹仁跟隨曹操攻荊州,代理征南將軍一職。”
“赤壁之戰戰敗后,曹操命曹仁、徐晃留守江陵,自己帶軍返回許都。”
“周瑜、程普率數萬人與曹仁隔江對峙,還未交戰,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奪取夷陵,切斷曹仁右臂。”
“甘寧抵達夷陵后立即占據夷陵戒備防守,曹仁派出軍隊包圍夷陵,甘寧向周瑜求救,周瑜帶軍在夷陵城下大破曹仁部隊并俘獲戰馬三百匹。”
“接著,周瑜率軍橫渡長江,在北岸安營扎寨,與曹仁對抗。”
“建安十四年,周瑜率幾萬兵馬攻打曹仁堅守的南郡,曹仁從軍中選募了三百多人,派遣部下牛金迎敵并和周瑜的前鋒部隊交戰。”
李白:牛金的軍隊被周瑜包圍,長史陳矯在城上看到牛金的兵卒即將全軍覆沒均大驚失色,曹仁卻不顧勸阻斗志昂揚地命部下取馬來去營救牛金。
曹仁親率數十名壯士騎馬奔出縣城,直沖進包圍圈突擊敵軍,牛金等人得以解圍。
此時,其他部眾仍有人被圍困,曹仁再次沖進包圍圈救出其他部卒,奮力殺敵,擊退了敵軍。
陳矯等人見曹仁率兵回城,均贊嘆曹仁是“真天人”,三軍將士都佩服曹仁的膽識智勇,曹操更加欣賞他的勇武,轉封曹仁為安平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