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的話人張遼打消了顧慮,專心調兵遣將,連夜招募死士八百人,殺牛犒賞,準備明日大戰。”
“次日,張遼與李典率軍出城,列陣迎敵,大敗吳軍。”
“孫權包圍合肥十多天,李典與張遼、樂進三人合力守城,孫權久攻合肥不下,只得領軍撤退。”
“戰后,李典獲封食邑百戶,連同以前的共有食邑三百戶。”
“李典去世時三十六歲,其子李禎繼承了他的爵位。”
“魏文帝曹丕繼位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戰的功績,增加李禎食邑百戶,又將李典的另一個兒子賜爵關內侯,食邑百戶,追謚李典為愍侯。”
“正始四年,魏帝曹芳朝廷下詔,李典等曹操時期的已故將軍,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廟庭。”
蘇軾:曹操進攻黎陽,意欲一舉掃清河北。李典再次干回了他的老本行——押運糧草。
一次,李典和程昱走水路押運糧草,正好碰上了袁尚部下的魏郡太守高蕃帶領部隊截斷了水路。
曹操下令指示他們,水路走不通就上岸走陸路。
但李典跟程昱等人商量說,高蕃那幫人只是裝腔作勢,裝備都不齊全的他們不堪一擊。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們揍他丫的就完事了。結果,順利擊敗了對方,通過了水路。
李典這次臨機決斷,讓曹操對他的軍事能力更加高看了一眼。
首長喜歡那些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同志,也喜歡那些能靈活變通取得最終勝利的同志。
還是這一年,已經逃到荊州的劉備在劉表的安排下,對葉縣發起了進攻。
曹操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前去拒敵。結果,雙方對峙于博望坡一帶。
然后,劉備覺得這么干瞪眼下去沒啥意思,于是燒毀營地便要撤退了。
夏侯惇披堅執銳就要追上去,李典趕緊攔住他,領導,您別沖動,南邊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他劉大耳朵可不是個好人啦,您摸清情況再追擊不遲。
但夏侯惇表示李典把這事想復雜了,這種機會錯過了就沒有了,于是便和于禁一同帶兵去追擊,讓李典留守。
結果,果然中了劉備的埋伏,被揍得很慘。危急時刻,是李典帶著后援部隊趕到了,才嚇跑了劉備,救出了夏侯惇和于禁。
之后的幾年,李典也就是到處打打輔助,到了206年,升遷為捕虜將軍,封為都亭侯。
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基本掃平河北,可以說是大勢已成,李典做了一件相當聰明的事情
他主動請求把自己的三千部下、族人全部由乘氏遷往魏郡,相當于拿整個家族的命運榮辱給曹操納投名狀了。
曹操對李典這么懂事都有點不敢相信,笑問他是不是想仿效東漢的耿純
這種會來事又會給領導臉上貼金的人,誰不喜歡
曹操順勢答應了他的請求,把李典部下族人一萬三千多口到鄴縣,并加封李典為破虜將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