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進是陽平魏國人,他身材短小,膽大無畏,早年跟隨曹操作為他帳下的一名小吏。
后來曹操派他回本郡招募士兵,樂進招募到了一千多人,回來后被封為軍假司馬、陷陳都尉。
興平元年,曹操在濮陽攻打呂布,樂進跟隨他一起征戰。
興平二年八月,樂進又跟隨曹操圍攻雍丘的張超。
后來他還跟曹操在苦縣攻打袁術部下將領橋蕤,這幾場戰役樂進都因為率先登上城池立下功勞,被冊封廣昌亭侯。
“建安三年,樂進跟隨曹操在安眾征討張繡,在下邳圍攻呂布,擊敗了呂布手下別的將領。”
“次年四月,樂進隨曹操在射犬攻打眭固,后再去沛縣攻打劉備,都打敗了敵人,他被封為討寇校尉。”
“之后樂進渡過黃河去攻打獲嘉城,返回后,于建安五年跟隨曹操在官渡攻打袁紹。”
“樂進與另一將領于禁等率領五千精兵,攻打袁紹別的營地,從延津西南沿河抵達汲、獲嘉兩個縣,火燒敵人聚眾駐扎的三十多個營地,斬殺和俘虜的各有數千人。”
“樂進奮力作戰,斬殺了袁紹的部將淳于瓊,此戰他們降服了袁紹其他將領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
“建安九年,樂進跟隨曹操去黎陽攻打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兩兄弟,斬殺了敵人一員大將嚴敬,他因此官拜游擊將軍。”
“之后他又在別處率軍攻打黃巾軍,擊敗了敵人,平定了樂安郡。”
“再跟隨曹操圍攻鄴縣,鄴縣被平定以后,樂進又跟著曹操去南皮攻打袁譚,”
“他先登城進入南皮城的東門,袁譚被擊敗后,樂進轉攻雍奴城,大破敵人。”
“當初,袁紹讓他的外甥高干做并州牧,曹操攻克鄴城以后,高干投降并被委任為刺史。”
“后來趁曹操去討伐烏丸族,高干在并州叛亂,挾持了上黨太守,派兵守住壺關口。”
“曹操派樂進、李典二人前去攻打高干。”
“樂進從北路進入上黨郡,迂回繞到敵人的后面,高干退到壺關城固守,連續作戰后樂進的部隊斬殺不少敵人,”
“因為高干堅守壺關,始終未能攻破。之后曹操親自出征高干,才攻下壺關。”
“建安十一年,曹操給漢獻帝上表,贊揚樂進與將領于禁、張遼,稱贊他們“武藝高強,計劃周全,品質忠貞,操守高潔,每次征戰,都作為表率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應該論功行賞顯示恩寵。””
“于是漢獻帝冊封于禁為虎威將軍,樂進為折沖將軍,而張遼封為蕩寇將軍。”
“這年八月,曹操東征海賊管承,到了淳于縣,派遣樂進、李典進攻,管承被擊敗,逃到海島上去,海濱就此平定。”
“建安十三年,荊州還沒有臣服的時候,樂進被派遣在陽翟駐兵,跟隨曹操平定荊州以后,他被留守襄陽,攻打敵軍將領關羽、蘇非等,把敵人都打跑了。”
“南郡諸縣山谷中的少數民族都來向樂進投降。后樂進又奉命征討劉備手下的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都大獲全勝。”
“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去攻打孫權,樂進跟隨征戰,被授與朝廷的符節。”
“之后曹操返回,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駐扎在合肥,并給他增加食邑五百戶,加上之前的共計一千二百戶。”
“后來因為樂進數次立下功勞,特分食邑五百戶,他的一個兒子也被封為列侯,樂進升遷右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樂進去世,謚曰威侯。正始四年七月,樂進配享曹操廟庭。”
“樂進身材矮小、勇猛無畏,以驍勇果敢聞名于世。”
“起初他作為曹操帳下小吏,此后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樂進在官渡之戰時,斬殺袁紹部將淳于瓊。”
“建安九年,他跟從曹操攻打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
“之后大破黃巾、雍奴、管承,跟隨曹操平定荊州后他留守襄陽,又擊退關羽、蘇非,受降南郡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