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于禁被封為虎威將軍,樂進被封為折沖將軍,張遼被封為蕩寇將軍。”
“樂進率兵征剿高干,配合曹操親攻破了壺關。”
“樂進和李典又跟隨曹操打敗管承,管承逃跑。”
“樂進在陽翟屯軍準備攻打荊州,平定荊州后,駐軍襄陽,打敗了關羽和蘇非等人,南郡各處山中的少數民族都來投降。”
“樂進打敗了劉備下轄的臨沮縣長杜普和旌陽縣長梁大。”
“樂進又跟隨曹操攻打孫權,被授予假節。”
“赤壁之戰后,樂進、張遼和李典駐軍合肥。”
“樂進增加食邑五百戶,共一千二百戶,升任右將軍。”
“他的一個兒子被封為列侯,食邑五百戶。”
“公元218年,樂進去世,漢獻帝追贈謚號威侯。”
“他的兒子樂綝襲爵,官至揚州刺史。”
“諸葛誕謀反的時候,樂綝被殺,被朝廷追贈為衛尉,謚號為愍侯。兒子樂肇承襲爵位。“”
“和張遼一樣,作為曹魏集團的外姓功勛,跟隨曹操南征北戰,身先士卒,攻打敵人經常獲得先登之功。”
“憑借著多次的先登之功在曹魏集團嶄露頭角,靠著自己身先士卒的拼勁被封侯拜將,為曹魏集團立下過汗馬功勞。”
“就好像現在沒有背景的打工人,在公司里沒有背景就只能靠拼命內卷和熬夜加班才能升職加薪。”
杜牧:關羽當然沒有說過自己“降漢不降曹”,因為那等于是在罵自己:
降漢的前提是站在大漢對立面,也就是“叛漢”,而劉備當時是大漢左將軍領豫州牧,既然不曾叛漢,又何來降漢一說
曹丕篡漢之前,不管是五子良將、五虎大將還是江表十二虎臣,其實都是漢將漢臣,
所謂“投降”、“叛變”,只不過是換一個主管領導而已,他們的“大身份”還是沒有改變。
五虎大將和十二虎臣被其他勢力俘獲后誰會投降,筆者曾經討論過,咱們今天再來看看五子良將——其中的于禁已經用實際行動給出了明確答案,所以他就不用說了。
五子良將排名第一的張遼,先后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每一任“主公”被殺之后,張遼都很容易找到新工作,
而且他跟關羽的關系非常好,如果張遼被劉備兵將包圍,那么關羽出面勸說,張遼投降的可能性,應該在八成以上。
張遼是關羽的好友,徐晃則是關羽的“大兄”,兩人都是山西河東郡人,
用現在的地圖來看,關羽是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徐晃是洪洞縣人,兩地相距不到四百里。
蘇三起解里唱過洪洞縣,洪洞縣的徐晃似乎確實不是什么好人,而且也不太講義氣,他趁著關羽臂傷未愈而發起攻擊,是違背了曹操之命的:
曹操原本是想讓把關羽趕離襄樊,回過頭去跟呂蒙陸遜交戰,等到兩家筋疲力盡之際,曹軍再出來摘桃子,結果徐晃貪功冒進,
雖然擊敗了關羽,但也失去了跟呂蒙爭奪荊州地盤的能力——徐晃雖然大獲全勝,
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曹軍損失慘重,所以襄樊之戰折損于禁七軍的曹操一個郡縣也沒撈著。
徐晃貪功冒進,張郃“識變數”,這兩人在關鍵時刻都可能掉鏈子,
比如張郃就是在官渡之戰時認為自己拿不下沒有曹操的曹軍大營而倒戈——接受張郃高覽投降的不是曹操而是曹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