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軻比能接到能臣氐的密報,遂領兵來參與會盟。扶羅韓、軻比能、能臣氐三方來到約定地方,準備舉行同盟儀式。
準備盟誓時,軻比能突然大吼一聲,其部下沖上前把扶羅韓砍死。扶羅韓手下也被軻比能部包圍,遂投降。
扶羅韓被殺消息傳到其大營,扶羅韓之子泄歸泥大驚,暗想軻比能部眾皆精銳,自己所部肯定不是對手,不如投降軻比能。
泄歸泥于是率本部各首領,來到軻比能大帳投降,軻比能大喜,對其甚是優待。自此后,泄歸泥所領鮮卑皆歸入軻比能部。
軻比能本是小種鮮卑,因為人勇健,且斷法平端,不貪財物,受到大家擁戴,才被推舉為大人。現在軻比能又兼并泄歸泥部,又有烏桓能臣氐來依附,遂勢力大漲。
扶羅韓的弟弟步度根是并州太原、雁門一帶的鮮卑大人,聽說軻比能兼并了其兄長所部,十分怨恨,遂與軻比能部生隙。
卻說曹操自從得知代郡烏桓反叛后,便決定出兵平叛,但當時曹軍主要將領都領兵在外,夏侯惇督軍在合肥,以監視孫權;曹仁領兵在樊城,以應對關羽;夏侯淵在漢中、曹洪在武都,以對付劉備。由誰領兵征北,一時不能決定。
曹操想起了自己的兒子曹彰。此子自幼善騎射,膂力過人。曹操曾問諸子喜好,曹彰說最喜歡為將,曹操問他如何為將,曹彰回答說:“披堅執銳,臨危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曹操聞聽大笑。
曹操想到此次北征烏桓,正好可以用黃須兒試一試,滿足其為將愿望。于是決定以曹彰為將。黃須兒即曹彰,因其須黃,故曹操稱其為黃須兒。
曹操正式任命鄢陵侯曹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命其率軍北征代郡烏桓。曹彰接到任命大喜,終于可完成少時夢想,像衛青、霍去病那樣馳騁大漠,驅逐戎狄,建功立業。
曹操又以夏侯淵的從子、黃門侍郎夏侯尚為曹彰參軍,又以夏侯尚從弟夏侯儒為曹彰的驍騎將軍司馬,命兄弟二人一同輔佐曹彰北征。夏侯尚,字伯仁;夏侯儒,字俊林。
魏太子曹丕聽說弟弟曹彰率軍北征,于是寫信告誡曹彰,派人給曹彰府中送去。
曹彰接到兄長曹丕的信,拆開觀看,只見信中說:“為將奉法,不當如征南邪!”征南即征南將軍曹仁,曹仁領兵一向嚴整法令,常置科律于左右。曹丕提醒曹彰要向曹仁學習,為將當有法度。
田豫由弋陽趕到了鄴城,拜見了曹操、曹彰,此時曹彰的軍馬糧草已經準備完畢。
曹彰率軍從鄴城出發。臨行前,曹操再次告誡曹彰道:“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爾其戒之!”曹彰稱諾。
曹彰與田豫、夏侯尚、夏侯儒等率軍一路北上,往代郡而行。
曹彰走后不久,曹操屬下右將軍、廣昌亭侯樂進去世。樂進是曹操初起兵時便追隨征討的將領,曹操很悲痛,給其謚號為威侯,以樂進之子樂綝嗣爵。
不久后,曹操另一個兒子郿侯曹整也因病去世,曹操聞訊更為難過。
曹操諸子當時皆封縣侯,包括最小的幼子曹干,時年只有三歲,也被封為縣侯。諸子中唯獨曹茂只封亭侯,因品性最劣,為曹操所不喜。此時曹操已年邁,曹整的去世,很是觸動,于是也晉封曹茂為平輿縣侯。
六月,曹操深感年老,開始為自己選定陵墓地址。一日,曹操到達鄴城外的西門豹祠,見其西原地勢較高,風水俱佳,曹操平生向來仰慕西門豹,便決定自己百年后葬于此處。
曹操遂下令在此營造陵墓,以高臺為基,不封不樹,今后有功的公卿大將去世,可陪葬于旁。
“曹彰到了曹操營帳,如曹丕所言,把功勞都歸于眾將。曹操大喜,親切地捋著曹彰的胡子說:“我的黃須兒果然簡單!”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其時在漢中與蜀軍鏖戰,劉備棲軍于山頭之上,命劉封下山挑戰。”
“曹操便罵道:“你這個賣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養子來抵抗我,待我叫我的黃須兒來。”
“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戰。曹彰日夜倍道兼進,然而到長安時曹操已經退兵,從漢中返回洛陽。曹操東還后,任命曹彰為兼越騎將軍,留守長安。”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回到洛陽,得了重病,命不久矣,想見一面曹彰,命驛馬召回遠在長安的曹彰。未至,曹操就已經薨逝。”
“曹彰到達洛陽后,認為曹植將被立為太子,但曹植以袁紹幾子奪嫡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