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眼看就要下線時,他的老鄉秦邵,毅然假冒曹操吸引追兵,這才使得曹操逃過此劫。
但秦邵卻死了,曹操大悲,于是收養其遺孤,當了自己的養子,他就是曹真!
皆知曹操的養子有許多,但真正被寄予厚望的首推曹真。而曹真也不負眾望,很快就進入了曹操的精銳“虎豹騎”,當上了將領。
由此曹真起飛了——白狼山之戰,跟著張遼斬過蹋頓。長坂坡之戰,奇襲追殺過劉備,并見識到了張飛的驍悍。而在潼關之戰時,又硬剛過馬超的西涼鐵騎……
名將是咋出現的從來都是在一次次生死歷練中成長,一回回刀光劍影下磨礪。曹真終于跟“千里駒”曹休一樣,成為了曹魏將帥中的兩大后起之秀。
漢中之戰開始了,張飛、馬超雙煞齊出。主將曹洪有點慌,但身邊的曹休和曹真,這兩小輩卻鎮定自若。
曹休一眼就看破了張飛、馬超的計謀,跟曹真一起反其道行之,來了個突襲下辨,大敗蜀漢將軍吳蘭,斬殺蜀將雷銅、任夔——這便是下辨之戰。張飛、馬超,不得不敗退而去。
這一下曹洪樂瘋了,曹操更是美壞了:我們老曹家的后代,就六個字:一個比一個牛!不過“下辨之戰”,公允來言是屬于曹休的成名戰,那么曹真呢
牛人橫行,不分早晚,曹真的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卻是先拿趙云練手!
趙云,一直如神一般存在,以不敗而神話。但哪怕羅貫中再偏愛趙云,也無法回避,趙云在斜谷之戰中,敗給了曹真。
當時是諸葛亮一出祁山,諸葛亮親率主力,讓趙云當疑兵。結果諸葛亮這兩路大軍,都敗了。諸葛亮親統的那路,由于啟用馬謖,被張郃敗于街亭。而趙云這路人馬,迎頭撞上了曹真。
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何為不至大敗說來說去就是比較級。馬謖慘敗在街亭,他老哥一人逃了,結果幾乎全軍覆沒。趙云“不至大敗”,就是對應馬謖慘敗街亭的。所以,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是如此處理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三級,對趙云是“取金五十斤以贈”,而非寫奏折,懇請劉禪賞賜或加封,等于私下贊許。
但不論怎樣,趙云的不敗神話,算是被曹真終結了。
為了讓司馬懿盡快出彩,而狠踩曹真,搞出了什么兩人打賭啥的。實則在正史中,司馬懿根本就沒來,真正的曹魏統帥是人家曹真。
也就是說,曹真才是這次大敗諸葛亮的主角和功臣。司馬懿面對曹真,無論從身份、地位和當時影響力等方面來言,
他都要低頭認慫,沒法跟曹真抗衡!故而一直有種說法是:曹真不死,司馬難鳴!
“同年九月,曹丕派遣曹真與征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郃、征南大將軍夏侯尚等人南征孫權,曹真指揮所部軍隊在襲擊駐扎在牛渚的吳軍營寨,取得勝利;”
“不久轉任中軍大將軍,加授給事中的官職。”
“黃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詔令曹真與曹休、陳群、司馬懿共同輔政。”
“魏明帝曹叡繼位,擢升曹真為大將軍,晉爵邵陵侯。”
“太和二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圍攻祁山,魏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變而響應諸葛亮。”
“曹叡緊急派遣曹真統率大軍西進,鎮守郿縣;又派張郃率軍奔赴前線,在街亭擊敗諸葛亮的先鋒馬謖,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
“郡人楊條等人挾持官吏、百姓造反,據守月支城,曹真率軍包圍;”
“楊條聽說曹真親自率軍前來征討,于是出城投降,綁縛自己向曹真請罪,當初叛降諸葛亮的三郡全都平定。”
“曹真認為諸葛亮在祁山兵敗挫折,下一次進攻必然選擇陳倉;曹真于是派將軍郝昭、王生駐守陳倉,加緊鞏固城池。”
“第二年春天,諸葛亮果然出動大軍圍攻陳倉,因為魏軍早有準備,諸葛亮始終不能攻克。”
“朝廷嘉獎曹真的功勞,將曹真的封邑增加到二千九百戶。”
“太和四年,曹真回到京城洛陽覲見,升任大司馬,曹叡賜予他佩劍,并允許他穿鞋入朝,覲見時也不必小步快走。”
“同年七月,曹真向曹叡進諫,認為蜀國接連出兵襲擾魏國邊境,應該派遣大軍討伐,兵分幾路齊頭并進,必然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