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六年,(公元225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曹丕多次去看望他,拉著他的手流下了眼淚,夏侯尚去世,加謚號為悼侯。”
“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繼其爵位,魏文帝賞賜給夏侯尚家封邑三百戶,賜給夏侯尚的弟弟之子夏侯奉關內侯的爵位。”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四月,夏侯尚病逝。”
“字伯仁的他,與曹丕之間,恰好應了王導在中的記載,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魏文帝曹丕下詔悼念夏侯尚,自少年時侍就同我一起,雖是異姓,但情同骨肉,早已視為腹心,出當爪牙。”
“智略深敏,謀謨過人,不幸早殞,命也奈何!”
“情同骨肉,推心置腹,智謀高深,不幸早終。”
“這樣悲痛和惋惜的語句,甚至讓人想起了曹操對郭嘉的追思。”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夏侯尚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謚曰悼侯”
蘇軾:提到三國名將,世人多嘆關羽之忠勇、張遼之膽略,卻鮮少有人知夏侯尚
他既是平定荊州、大破東吳的征南大將軍,也是因愛妾之死抑郁而終的“三國第一癡情郎”。
夏侯尚出身顯赫,家族與曹魏政權血脈相連。
他是征西將軍夏侯淵的堂侄,自幼與曹丕交好,兩人情同手足。
曹操平定冀州時,夏侯尚已嶄露頭角,率騎兵征戰四方,后隨曹彰遠征烏桓,平定代郡叛亂,成為曹魏新生代將領中的佼佼者。
曹丕稱帝后,夏侯尚被委以鎮守荊州的重任。
面對蜀漢在上庸(今湖北竹山)的威脅,他提出“出其不意,奇兵制勝”之策,率軍突襲蜀地,一舉平定三郡九縣,逼降蜀將孟達,令蜀漢北伐路線徹底受挫。
此戰不僅鞏固了曹魏南疆,更被后世譽為“三國隱蔽戰線上的經典戰役”。
東吳反目,諸葛瑾率大軍進犯荊州。
夏侯尚以火船夜襲吳軍水寨,水陸并進,燒毀戰船無數,大敗諸葛瑾。
此役展現了其超凡的戰術調度能力,連曹丕也贊嘆:“荊州安,則天下安!”
若僅憑戰功,夏侯尚或許只是史書中的尋常名將。
真正讓他名留青史的,卻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
夏侯尚的正妻是曹氏宗女德陽鄉主,這場婚姻本為鞏固曹魏與夏侯氏的政治聯盟。
然而,夏侯尚卻對一名無名愛妾情根深種,甚至冷落正妻。
曹丕得知后勃然大怒——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對曹家顏面的踐踏,更是對君臣關系的挑戰。
為維護皇權威嚴,曹丕竟派人潛入荊州,用白綾絞殺夏侯尚的愛妾。
他精神恍惚,甚至挖開愛妾墳墓,只為再見遺容一面。
愛妾死后一年,夏侯尚病入膏肓。
曹丕親臨探望,握其手痛哭悔恨,卻已無力回天。
這位年僅四十余歲的名將溘然長逝,謚號“悼侯”——一個“悼”字,道盡了他悲情的一生。
夏侯尚的故事引發千年爭議。有人贊他“情比金堅”,有人諷他“因私廢公”。
在門閥林立的曹魏,夏侯尚的婚姻注定是權力的籌碼。
他對愛妾的執著,實則是對命運的反抗。
他追求的不僅是愛情,更是亂世中難得的真心。</p>